| 网站首页 | 济南商务网 | 企业在线 | 《商务纵横》 | 财智商务论坛 | 服务直通车 | 泉城数码摄影展 | 商务博客 | 商务数码城 | 泉城名店街 | 
济南机器人编程教育领先服务商
最新公告:     经授权的企业可以在本网站自助发布企业信息,请与网管联系  [济南商务网  2009年3月13日]        
您现在的位置: 济南商务网-《商务纵横》 >> 《商务纵横》 >> 信息化 >> 企业信息化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济南城乡教师将统一招聘和分配 乡村教师或
将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信息化:你的脉络是否通畅?
中国企业信息化路在何方
信息办官员阐释电子政务
更多内容
制造业信息化再问济南
制造业信息化再问济南
作者:孙明河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05/11/12 9:55:09      【字体:

  制造业信息化再问济南(上)

  编者按去年6月,本报与济南日报组成联合报道组,对首批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之一的济南市,展开《制造业信息化叩问济南》的深度采访报道。一年半之后,在济南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之际,本报和济南日报记者再次深入济南制造业企业,进行了一次跟踪采访。

  2005年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来说不能称之为春天,国家放慢了投资速度,钢铁价格持续上涨,市场也逐步走向理智和规范。全国重型汽车市场持续下滑,产销同比下降14.82%。然而,就在平淡的市场中间,中国重汽集团一枝独秀。

  让我们看看今年中国重汽上半年的一组数字:4.7%的稳定增长,16.28%的市场占有率,利税96244.9万元人民币。从1996年重汽公司陷入困境,1999年亏损83亿元,到2004年底利税15亿元,可以说重汽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奇迹。中国重汽又是如何创造了这个奇迹?马纯济,原济南市委副书记,现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毫不隐讳信息化给这个年销售收入近300亿元的庞然大物带来的快感。

  “为了适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订了的要退,退了的要订,买了的要换;由于销售模式的不同,全国400多个销售处,有预付款,有延付款,有欠款的,还有贷款的。我们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对账,连钱都数不清楚!”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蔡东这样描述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前的窘迫。

  在济南,上演如此一幕的绝非中国重汽一家。

  作为国家机床工业“十八罗汉”之一的济南一机床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陷入了资不抵债的深渊。正在装配二车间忙碌的马斌师傅,回忆起那几年的日子:工厂奄奄一息,工人四处打工,技术骨干流失。由于拖欠排污费一万多元,济南一机床被环保局作为反面典型告上法庭,成为当地媒体的头号新闻。

  “信息化带领我们走出了低谷。”抚摸着即将出厂的数控机床,济南一机床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明业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在一机床上万台机床产品中,普通机床的数量占60%,而数控机床的产值占60%。多年积淀的技术优势和信息化装备,使济南一机床重新站在我国机床行业先进制造业的前列。“十五”期间,国家数控车床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应用专题相继在济南一机床展开,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数字化产品为济南一机床提供了迅速跃起的强大动力。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扶持下,济南市建立起了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几个主要的工业重镇之一。济南市的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全,覆盖机床、汽车、机车、试验机、锅炉、重型机械等行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济南市综合工业实力在国内一直位于前列。

  然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在济南来得更凶猛,更激烈,更持久。到上世纪末,还未摆脱计划经济重负的济南工业步履蹒跚,终于导致5家上市公司全部“ST”的尴尬。

  2001年10月,根据吴官正同志的提议,山东省委、省政府就进一步加快济南城市经济发展问题派出联合调研组。两个月的调查后调研组认为,济南工业基础好,科技资源密集,龙头地位不可替代,抓住今后几年的关键时期,完全可以成为山东装备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核心地区。

  挑战迫在眉睫,机会也悄悄降临。90年代末,国际、国内甚至省内环境出现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出现,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实现制造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其后,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山东省适时推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策略。这一切,为济南制造业的翻身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济南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就在此时扬帆出航。

  制造业兴则工业兴。济南区域的1500多家企业中,制造业企业1400多家,济南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3%以上。2002年9月,济南市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首批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市政府成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济南市科技局设立800万元专项资金,全面启动济南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2005年9月27日,以孙家广院士为组长的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验收专家组莅临济南。验收意见认为,济南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针对济南市制造业的特点,进行了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和软件产品开发,开展了240余项科技攻关,17个项目进入863计划,取得科技成果150多项,其中取得了90项软件产品版权登记、40项专利。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示范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周期减少45%,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10%,示范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37%。课题的完成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的作用。”

  与此同时,今年头9个月,济南市实现生产总值1327.5亿元,同比增长15.9%,以制造业为主体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均增长15%以上。

  信息化价值几何?

  制造业信息化再问济南(中)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十六大之后经济领域的关键词。厚重的工业基础联姻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于产业结构脉络已然清晰、主导产业颇具规模的老工业基地来说是需要认真谋划的问题。

  世上没有一试就灵的仙丹,却有强身健体的良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老工业城市济南来说,究竟有没有良方?

  2002年,济南市被科技部列为首批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而早在多年前,很多企业就已经认识到,在国内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革新管理思想,利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变革传统生产过程,实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进而使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得到迅速发展,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流企业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政府与许多企业可以说是一拍即合甚至是不谋而合。

  在国家、省、市三级科技计划经费的支持下,以及第三方中介机构组织专家诊断、提炼企业需求、课题招标、人员培训、项目监理等一系列服务的开展,济南市在51家示范企业中成功导入信息化工程,制造业信息化这剂良方开始在我市装备业中发挥效力。

  和一系列专业技术名词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信息化,究竟为新兴的民营企业带来什么?山东鲁得贝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玉宝抛开难懂的技术名词,讲了三点:第一,现在鲁得贝不怕停电,最怕内部网络出现故障。停电只不过是公司暂时停产,而虚拟局域网一旦有了故障,各办事处的销售、回款、库存等情况就无法与总部进行实时沟通,总部决策就没有了依据。第二,今年以来汽车产业整体下滑,而鲁得贝的利润将实现与去年持平,这样的目标主要靠信息化系统精确、合理地降本增效来实现。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新兴的民营企业来说,信息化系统是其能与国内国际行业巨头开展业务往来、获取高端市场订单以及打造名牌的重要手段。

  2004年,鲁得贝以ERP系统整合设计、制造、销售、采购、成本核算、服务流程,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套系统更像是企业的“大脑”和“眼睛”,它所提供的各种分析工具能有效降本增效。如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比对、出入库管理和不良品统计,分析成本高的原因究竟是原材料采购价高还是生产中有浪费,并对成本高而利润低的产品做出不予生产的决定。再如从客户订单开始,到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工单、生产领料、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入库、产品出货再到应收结算都有精确、规范的流程,环环相扣,避免了生产工序间脱节和不必要的半成品堆积,减少库存,同时又提高了订单交付率。

  “汽车生产企业离开信息系统寸步难行,从设计到虚拟装配再到转入模具设计、生产,以及订购和销售都靠信息网络完成。作为汽车配件企业,没有信息化平台,就不止是管理和生产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资格与汽车企业合作的问题。一句话,信息系统是我们的‘资格证’。”孙玉宝说。

  新兴企业如此,信息化对于传统产业的优势企业有何意义?作为行业龙头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有没有价值?济南二机床总会计师赵明纪说,如何提高产品开发的技术含量,如何把自主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快速提供给不同市场的客户,这是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中国重汽技术管理处处长刘盛强说,借助信息化平台,重汽几乎每年都开发一系列新产品,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的飞跃,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以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的示范和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二机床与重汽在信息化应用上殊途同归。

  生产奥迪汽车的冲压设备重700多吨,有6层楼高,需要58列货车才能运走,这套设备就是济南二机床生产的。二机床属于单件、小批生产的离散型企业,1台产品有上万种零件,1个零件平均18道工序,其产品技术复杂,制造周期长,成本控制难度大。信息化使二机床在很多细节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人工下计划,每月下达1次需8个计划员工作10天,现在计划工作量是以前的20多倍,每周下达3次,每次计算机系统晚上自动运行2至3小时即可生成;由于企业产品结构复杂,交货期短,过去手工计算新产品成本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如今3至5分钟即可由计算机完成;过去靠人工生产机床,一条生产线配备25人,如今实现了产品的数字化,其数控机床不仅是产品单机自动控制,而且实现成线的数字化,整条生产线只需1人控制……二机床近几年每年开发的新产品有六七十种,产品制造周期比过去缩短1/2至2/3,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35%,而在岗人数由6000多人减少到4900多人。因此,才有了济南二机床大、重型锻压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80%以上,产品批量进入美、欧等国际市场,开创国产大、重型锻压设备成线出口先河,大型数控龙门铣床订货额全国首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年居全国锻压行业榜首的佳绩,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近百条冲压生产线,成功打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磁悬浮列车、四大飞机公司等重点项目和重点用户。

  作为流程型企业的重汽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中,也使许多在过去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流水线上产品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通过生产系统的信息化,实现了全国重汽行业唯一按用户订单混线装车,真正是个性化装配;重汽在全国的维修站、经销商和4S点有900家左右,产品下线即进入销售领域,基本没有积压;各站点的零部件需求通过网上报单,总部按需求采购,避免大量占用流动资金……重汽除全部实现产品3D设计外,自主开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明细表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一线通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车间作业管理系统、销售货款一线通系统、售后服务一线通等应用系统,整个企业在信息化平台上有条不紊地运行。一位技术人员笑谈:“现在连领导的行为都在系统掌控之中,譬如领导有批10台特价车的权限,第11台绝对批不出来。”

 “四两”如何“拨千斤”?

  制造业信息化再问济南(下)

  2005年9月27日,济南。以孙家广院士为组长的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验收专家组听取济南市科技局的汇报。与专家组一同听取汇报的还有来自同省的潍坊、泰安、东营、济宁等6市,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25个省市及相关城市的代表。

  济南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验收何以如此“高朋满座”?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会后一语破的:“验收”在济南是第一次,对全国也是一个新课题。的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济南的实施,自始至终都是一条探索的路。

  工程硕士启动“内需”

  中国企业500强,去年销售额230亿元,数万人的大企业,市委副书记调任其董事长。这就是5年前国家重组下放到济南市的中国重汽集团。

  在济南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之际,重汽集团刚刚遭遇了一次信息化“挫折”。作为重组复苏的一项措施,重汽集团花费当时来说是巨额的投资,引入一家知名的软件企业,期望实现产、供、销、人财、物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而对基层科技部门来说,如何进入大型企业,为他们解决技术问题一直是个难题。论级别,不少地方的科技部门和当地大型企业平起平坐,甚至“低人一头”;论投入,科技部门掌握的全部经费也往往不及一家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

  2003年,济南市科技局制造业信息化专项给重汽的第一笔支持经费是15万元,相当于一辆重型汽车的零头。这笔钱,既未用来做试验,也没用来买设备,而是用来培养两名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硕士。

  就是这两名工程硕士,不仅成为重汽制造业信息化的骨干,更重要的是,他们启动了重汽对于制造业信息化的“内需”,还在他们所在的重汽和他们就学的山东大学架起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合作桥梁。从那时起,济南市科技局协同国家、省科技部门连续4次立项支持重汽的制造业信息化,支持力度达到110万元,而中国重汽最终投入制造业信息化的经费超过2000万元。“十百千”万放大

  市级科技部门投入几十万元,联动国家和省科技部门投入百万元,带动企业科技投入千万元。作为济南市51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之一,重汽集团是一个缩影。

  科技投入不足是我国科技界长期努力、悬而未决的的重大问题。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国家制订《科技进步法》给予明确,地方更是通过人大颁布条例,作出投入比例的硬性规定。

  2003年,济南市科技局党组敏锐地意识到制造业信息化对济南工业乃至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先后四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决定拿出800万科技三项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作为省会城市,科技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制造业信息化只是济南科技工作的一个专项,类似的专项工作至少也在十项八项以上。而800万却相当于济南科技局当年掌握科技经费的1/4。如果不是周密分析济南制造业崛起的大趋势,预见信息化对济南制造业的重大作用,以及制造业信息化给科技工作进入经济最前沿带来的良好机遇,这一决策无疑会冒极大的风险。

  事实上,对于济南市的1446家制造业企业而言,800万微不足道。正如中国重汽一样,经过“十百千”的放大,济南这个老工业城市,在她扇动沉重的翅膀又一次起飞之际,吹来一股强劲的气流。

  在济南市,科技局三年以专项经费投入制造业信息化2400万元,相关领域的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600万元,信息产业部门、经济部门投入2000万元,政府财政经费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投入达到6000万元。

  在科技系统,济南市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凝练出一大批关键技术项目申报省和国家科技计划,进一步促成科技资源的集成。“十五”期间,济南市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领域相继有17个项目进入国家“863”计划,支持资金2500万元;70余个项目获得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项及其他科技计划支持,资金额度达到2500多万元。此外,济南市承担的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国家“863”计划项目全部得到了山东省的匹配支持。

  在示范企业,济南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累计投入达到2.8亿元。通过示范企业的带动,在此期间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实现国家、省、市和企业的总投入超过11亿元。

  市场不相信眼泪。通过济南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市场,什么是企业,什么是市场和企业认同的科技投入。

  “宣传推动”功不可没

  “科技创造未来”,这是济南城区东大门入口处的一幅户外广告。夜幕降临,从济南国际机场通过城市主干道经十东路进入济南,人们都能看见这六个闪闪发光的大字。

  商业广告笼罩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位置极佳的这幢济南市科技局所属单位楼顶广告位,其商业价值在每年20万元以上。济南市科技局树立“公益广告”,损失了20万元直接收益,却提升着整个城市的价值。

  在相当多的科技工作者看来,科技工作就是埋头苦干,与宣传无关。济南市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和其他科技工作中,却大张旗鼓地宣传干部、宣传群众、宣传科技人员,对科学技术由点扩展到面,由实验室扩展到大中小企业,由专家教授扩展到广大群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4年6月1日起,《科技日报》和《济南日报》同时在头版以“制造业信息化叩问济南”为题,连续6天报道济南制造业信息化。在北京,报道送达正在参加“两院院士”大会的代表案头。在济南,报道通过增发的5万份报纸和地方党报的影响,覆盖了涉及制造业信息化的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产生了极大的轰动作用,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专门作出批示,使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得到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济南市科技局局长冯光文从不避讳对科技宣传的重视。在他看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群众,科技意识仍然十分薄弱,不宣传就不可能增强;市县科技工作直接面对的是量大面广的企业和群众,不宣传就难以发动;科技投入还很有限,不宣传就无以放大。近几年,济南市的科技工作有声有色,各项指标年年提升,“宣传推动”功不可没。

  在实施这一科技专项中,他们组织专家组深入企业,提炼出信息化需求,实行共性技术招标、政府和企业联合招标、协助企业招标等成功模式,其中24个制造业信息化项目招标,招标项目金额近600万元。参与竞争的,不仅有济南市、山东省的单位,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100多家。

  地方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又十分有限。如何用有限的科技投入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瓶颈,就成为地方科技部门的首要任务。在济南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之际,我们看到的不止是济南制造业的勃兴,还有“四两拨千斤”的成功和喜悦!

文章录入:IntoNET    责任编辑:IntoNET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推荐网址:百度 搜狗 360搜 济南岗亭 济南建设信息网 济南机器人编程培训 济南青少年机器人教育 乐高机器人 济南护栏
    济南吊篮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猫 济南乐高教育 搜车网  济南消费网 中国汽车交易网

     走进互联网
     感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