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济南商务网 | 企业在线 | 《商务纵横》 | 财智商务论坛 | 服务直通车 | 泉城数码摄影展 | 商务博客 | 商务数码城 | 泉城名店街 | 
济南机器人编程教育领先服务商
最新公告:     经授权的企业可以在本网站自助发布企业信息,请与网管联系  [济南商务网  2009年3月13日]        
您现在的位置: 济南商务网-《商务纵横》 >> 《商务纵横》 >> 企业之窗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海尔:能吞下大宇电子吗?
海尔公司重返PC市场
海尔“e家佳”对抗闪联
海尔降价 空调市场面临清洗
海尔与500强失之交臂
海尔竞购美国家电巨头
质疑海尔
海尔集团放弃收购美泰
更多内容
海尔的救赎
海尔的救赎
作者:汤白露 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05/6/21 9:21:10      【字体:

  海尔的救赎
  张瑞敏再次试图以“资本手段”救赎海尔,这不仅意味着海尔的转折点,也意味着张瑞敏本人的转折点。
  
  家电业破“僵局”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汤白露 实习记者 王娜 北京报道
  


  张瑞敏苦心经营的新资本角色正在揭开面纱,这个新角色即是海尔电器(HK.1169)。
  继今年1月31日海尔中建更名为海尔电器之后,5月25日,海尔电器执行董事崔少华表示,海尔集团正考虑将青岛海尔(600690)的资产注入海尔电器。按计划,海尔集团将把目前非上市的白色家电业务注入青岛海尔,换得股权,再把青岛海尔股权注入海尔电器,以增持后者。另据透露,未来海尔电器将增持青岛海尔的股份至50%,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届时青岛海尔将成为海尔电器的子公司,但整体操作过程仍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事实上,上述行为只是张瑞敏利用资本杠杆拯救海尔的又一次努力。过去几年,张瑞敏曾三次利用资本杠杆拯救海尔,其主要事件是:依托青岛海尔进行市场链改革;打造谋求海外上市的电器国际;逐渐孵化出海尔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其直接掌控的海尔投资。
  如今,当海尔电器名正言顺地出场,并且与关系复杂的海尔集团、青岛海尔、电器国际、海尔投资、海尔资产管理委员会联系在一起时,展现出来的是张瑞敏新一轮资本布局。
  
  新角色
  此番“挪移”的目的是继续扩大海尔集团在海尔电器的股权,从而进一步摊薄中建电讯(0138.HK)的股份(目前约24%),并最终实现对海尔电器的完全控制。正因为如此,海尔电器在海尔集团未来的国际化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
  在致股东的通函中,海尔电器表示,海尔集团将继续注入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余下的白色家电业务,使海尔电器成为其研发、生产和销售白电业务的上市旗舰。事实上,今年5月底以来,海尔集团围绕白色家电业务正在着手一场新的整合运动,即把贵州、合肥、武汉等内地的白电业务进行整合,“装”进老牌上市公司青岛海尔,为下一步注资H股做准备。
  几年来,张瑞敏一直在思索——应该将优质资产白电业务集中装入哪个“筐”?据了解,目前白电业务主要分散在青岛海尔、电器国际、海尔投资、海尔集团4家公司里。新改造的海尔电器就是一个让海尔集团的主要优良资产挪到海外资本市场的平台,这是逻辑上的安排。眼下,完成更名之后,海尔集团及海尔投资持有海尔电器的股权才由29.94%大幅升至50.2%。这意味着张瑞敏已经重新找到在香港上市的媒介,这个媒介不再是以前悉心部署的电器国际(即青岛海尔眼下的大股东)。
  西南证券的分析师周兴政认为,海尔电器本来就是一个海尔的公司,为什么要让别人来持大股,麦绍棠等能为海尔电器做什么贡献吗?既然没有贡献作高管还有什么意义呢!以后麦绍棠等中建方面的管理层会变成流通股东。
  然而,张瑞敏一直都对海尔中建糟糕的经营业绩不满,该公司已经连续四年亏损,总额超过20亿港元。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海尔集团后续注资行动的紧锣密鼓,清理中建方的过程不会太久。因为海尔最近几年国际业务非常繁多,即使在印度等亚洲地区业务也日渐扩大,因而国际资本必须跟上;另一方面是股价的时机问题———目前价格比较低,对海尔是非常有利的。从今年初开始,洗衣机资产开始进入原海尔中建的合并报表;手机业务的资产也已经全部注入,第一步于2002年注入65%,这次注入的是35%。海尔投资有关人士也指出,海尔电器2005年将彻底实现扭亏。如此以来,一旦现在的海尔电器停止亏损,股价马上会上涨,这对海尔接下来的注资是不利的,所以海尔只能选择尽快注资。
  “基本上大家都判断海尔的注资时间有点漫长,但是都说不出具体原因。大家都认为主要是审批上的问题。”一位分析师认为。
  
  波折路
  事实上,张瑞敏利用资本杠杆对庞杂的海尔腾挪已经走过数招棋,然而并不顺利。
  首先的手术是围绕A股上司公司青岛海尔,张瑞敏通过业务流程再造(BPR)对海尔进行了巨大变革,设立了物流、资金流、商流、海外推广4大本部体系,分别支撑集团整体的采购、财务、销售以及海外业务,并被注册为法人。
  这场改革使青岛海尔对于海尔集团的价值发生了深层次变化。首先,它成为海尔集团的“资金供应器”,在改革随后的两年间青岛海尔超过30亿元的大规模融资都用于收购海尔集团资产,海尔集团融得充裕现金。同时,青岛海尔的研发、采购、销售基本上都被割裂掉,由原来一家独立的制造业上市公司退居二线,蜕变成海尔集团公司家电制造的大车间。
  最后,青岛海尔通过与集团各公司的大量的关联交易,成为海尔集团打造和培养新公司的摇篮。此次改革,被一些市场人士直接指责为牺牲了上市公司青岛海尔。
  第二次资本路线选择了一个新平台———电器国际。
  1997年,张瑞敏在收购并且扭亏为盈的红星洗衣机基础上,筹建了海尔集团所需要的“股份公司”的雏形———青岛海尔洗衣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洗衣机股份)。随后,海尔集团将其持有的青岛海尔20.01%的法人股投入洗衣机股份,洗衣机股份从而成为青岛海尔第二大股东,海尔集团则持有洗衣机股份93.09%。2001年8月以后,电器国际已成为青岛海尔最大股东,囊括了海尔集团主要的优良资产。之后,电器国际曾经多次谋求赴香港直接上市,此后中断。当时业界分析认为,海尔逐渐将优质资产注入电器国际,随后以向海尔集团反收购或者在海外(不是香港)上市的方式,将电器国际的产权彻底明晰,从而实现海尔管理层在电器国际中获得相应股份。
  正在电器国际的发展前景如日中天的时候,转折出现了。由于2000年以后,海尔开始重点发展手机业务,因而张瑞敏计划将手机业务引入香港股市,并一直在寻找机会。2000年9月,张瑞敏与麦绍棠控制的中建电讯集团有限公司(0261.HK)共同投资成立海尔CCT(青岛)通讯有限公司和海尔CCT(香港)通讯有限公司,后来二者分别改名为飞马通讯(青岛)有限公司、飞马通讯(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7月,麦绍棠控制的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建数码多媒体(1169.HK,海尔中建前身)收购了海尔CCT(香港)通讯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中建数码多媒体正式更名海尔中建。
  至此,海尔方面第一次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并占有海尔中建21.6%的股权。同时,麦绍棠与张瑞敏约定,海尔中建拥有对海尔投资持有的青岛飞马49%股份的优先认购权,行权截止日期为2004年7月31日。因而,2004年7月31日成为海尔方面选择是否将持有海尔中建的股权上升至42.8%、以全面控制海尔中建的临界线。
  无疑,对于张瑞敏而言,海尔中建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好壳”,既属海外上市,产权又清晰。
  
  真图谋
  在接连三次推延注资海尔中建之后,2005年1月28日,海尔集团终于如愿以偿,以第一大股东身份控制了海尔电器。对比电器国际,距离股改和海外上市还有漫长的路途,况且张瑞敏没有耐心更没有必要等到电器国际股改的那一天。而更名后的海尔电器无疑是一家产权清晰的香港上市公司,柴永森、崔少华、梁海山等都是该公司的执行董事,这家公司将容纳海尔主要的优质家电资产,未来可以直接奔赴纽约、米兰等资本市场上市。
  下一步,海尔电器会不断吸纳海尔集团内各优质资产,其中当然包括被注入青岛海尔内的各类资产,继而海尔电器不断增持青岛海尔,而“海尔集团”自然会不断增持海尔电器,这个海尔集团自然还包括所谓的“持股会”和海尔投资。那么,如此运作以后的海尔电器到底产生什么价值呢?
  业内分析认为,此番资本运作而打造出来的海尔电器体现几个重要价值,其一是张瑞敏一直需要一个国际化的股份公司,其二是海尔迫切需要一个融资平台,从资本市场融取现金,摆脱对银行的过于依赖,和长期背负的巨额负债,而国内资本市场的疲软使青岛海尔早就难以融取到资金,而解决海尔的现金紧缺问题是张瑞敏最为迫切的难题。其三是在这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上,海尔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其控制主要角色(包括海尔投资)都可以名正言顺地逐渐出场,并且合理地获取收益,和从资本市场获得交易的空间。当然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是海尔多年来都积极倡导的“国际化”。
  问题是,海尔电器当真能够实现这个价值吗?这个在香港资本市场收购来的公司,几年来一直陷入亏损境地,并且背负着遗留下来的一些不良资产,股价至今依然在持续下跌,并且低至0.2港元以下,该公司的现金状况同样是极其窘迫,因此在艰难地装入白色家电资产以后,海尔电器能否立刻起死回生,还有待验证。同时,中国家电业的激烈竞争和利润空间的快速下滑,也降低了海尔电器注入资产以后的价值,这个平台何时才能给海尔带来“融资的快感”更是无法短期期待。
  另外一个担忧是,当“海尔系”绝对控股海尔电器以后,后者是否会同样纳入张瑞敏所谓的市场链的系统之中?也就是像当年的青岛海尔一样,陷入复杂的关联交易之中,这包括与市场链里的主要角色(物流、商流、资金流、海外推进等等),这些复杂的交易背后直接产生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尔电器继续成为海尔系新的“资金供应器”,甚至也可能只是一个大车间的概念,二是海尔集团在海尔电器需要融资之时,通过关联交易为后者提供“利润保障”。
  成功与否,这次救赎都将是海尔系最为关键的一次考验,也是张瑞敏在海尔系最关键的一次历练。
  (曹建伟对此文亦有贡献)
  
  海尔系的主要骨干:
  杨绵绵———在过去的“电器国际”和新的“海尔电器”中扮演重要角色,20年前与张瑞敏一同进青岛电冰箱厂。
  崔少华———在“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的注资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对海尔融资和金融业务承担重任,12年前由某小型信托公司入海尔。
  安桂珍———掌握海尔财务公司,在“资金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早期由青岛电冰箱厂之财务出纳员逐渐被擢升。
  柴永森———在国际业务和“海尔电器”未来国际资本运作中,将扮演重要角色,20年前自上海机械学院毕业分配到青岛电冰箱总厂。
  周云杰———在海尔新业务和销售阵营中,以及资本市场与集团之间关联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1988年大学毕业后进海尔。
  梁海山———在海尔采购业务中,以及集团与资本市场之关联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1988年进入海尔。
     

    
  张瑞敏  IC


  
  海尔“资本救赎”自去年底出台以后,“青岛海尔”与“海尔电器”股价均表现下挫。

文章录入:IntoNET    责任编辑:IntoNET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推荐网址:百度 搜狗 360搜 济南岗亭 济南建设信息网 济南机器人编程培训 济南青少年机器人教育 乐高机器人 济南护栏
    济南吊篮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猫 济南乐高教育 搜车网  济南消费网 中国汽车交易网

     走进互联网
     感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