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济南商务网 | 企业在线 | 《商务纵横》 | 财智商务论坛 | 服务直通车 | 泉城数码摄影展 | 商务博客 | 商务数码城 | 泉城名店街 | 
济南机器人编程教育领先服务商
最新公告:     经授权的企业可以在本网站自助发布企业信息,请与网管联系  [济南商务网  2009年3月13日]        
您现在的位置: 济南商务网-《商务纵横》 >> 《商务纵横》 >> 经济观察 >> 观察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海尔:能吞下大宇电子吗?
海尔公司重返PC市场
海尔“e家佳”对抗闪联
海尔降价 空调市场面临清洗
海尔与500强失之交臂
海尔竞购美国家电巨头
海尔的救赎
海尔集团放弃收购美泰
更多内容
质疑海尔
质疑海尔
作者:佚名 来源:INTERNET 时间:2004/2/22 9:02:19      【字体:
海尔的真相:居安思危

也许是因为海尔被夸得太多,以至于人们习惯性地起了疑心。考虑到有安然、银广夏的
案例在前,这种疑心显然不是多余的。最近一期《商业周刊》称,市场人士怀疑海尔集
团的获利前景,可由于海尔透明度不够,外界很难了解海尔财务方面的真实情况。本文
先置疑其多元化策略、市场占有率,再从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较
为透明)及同业比较等入手,力求帮您解开“海尔谜团”。

一、 不算成功的多元化策略

海尔集团自称拥有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但其中只有冰箱冰柜、空
调、洗衣机等“传统保留节目”算得上是主导产品,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集团多元
化策略下发展出来的新产品,如电视机、洗碗机、电脑、手机、电热水器、整体厨房
等,绝大多数未能取得佳绩。有的产品产值低,无法有效地启动国内市场,如洗碗机等
;有的产品做了四五年,仍未能挤进同行业前五名,如电视机、电脑等。被海尔上下寄
予厚望的手机项目情况也不太好。GSM手机不仅抗不过洋品牌,就是与国产品牌波导、
TCL、科健等相比也略有不如。CDMA手机设计产能号称超过百万部/年,可现在利用率极
低,出货量屈指可数。——海尔还因此与联通闹了别扭。

海尔的品牌很有知名度,市场运作能力也强,企业管理水平较高,但靠这些就能保证其
多元化策略成功么?事实告诉我们,海尔交出的答卷得不了高分。海尔早期能够顺利地
将产品线从电冰箱扩展到洗衣机、空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中国家电业利润率高,
竞争不甚激烈,市场有空白。90年代后期至今,电视机、电脑、手机等产品面临着激烈
的市场竞争,海尔依着扩张冲动盲目杀入这些领域,立马就碰到麻烦。——它的能力没
有想象中强,它没有机会做到市场前三强。按照海尔所崇尚的GE韦尔奇的理论,做不到
前三强,就得关张、弃子。可海尔没有这个勇气。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形象的需要,另
一方面也是因为海尔的“全球五百大”情结在作怪。

眼下,中国多数电视机厂商毛利率低于10%。电脑业老大联想的毛利率亦只有13%左右。
手机方面,与海尔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企业有10多家,跑在海尔前面的企业也有10多家。
海尔产品多元化策略不容乐观。

2001年海尔进军金融业,入主青岛商业银行,控股鞍山信托、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
公司,成立了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由于时日尚短,我们不好评价其成效。但
可以肯定的是,以现有的情况来看,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等均只是中国
金融界的中小企业,尚不成大气候。

二、 可置疑的市场占有率

笔者先就海尔的技术能力插一句话:海尔强项是工艺,是设计,但不是科技含量较高的
研发,有些人一直在偷换概念,力图让消费者看到新款式、新概念就认定海尔技术很高
明。事实上,据媒体报导,与海尔同在青岛市的海信公司,尽管规模小过海尔甚多,每
年申请下来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成果要比海尔多。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海尔的渠道策略。海尔承认,它主攻方向是大中城市。笔者替它补充
:海尔主攻方向是大中城市的商场。以北京为例,海尔多数产品走商场,走经销商渠道
少,国美、大中等大牌经销商通常不主推海尔。家电界的朋友都知道,走商场图个好
看,对品牌形象有利,但不见得能走量。几年前,海尔曾嚷嚷着上直销形式的“3C连锁
店”,至今都收获了什么?还是以北京为例,眼下海尔的手机、电脑产品无法借重于原
有的家电渠道;走经销商,它不擅长;走商场,销量多寡不说,进场费照样得付,且不
一定会赢得商场的支持。

因为海尔在大中城市的主要商场销量较大,所以,如果有家市场调查机构只根据在大中
城市主要商场的抽样调查就计算出市场占有率,我们可以想象它对海尔是不是很有利?
海尔自称,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左右
的市场份额。下面是海尔所引的一些资料:

*1999 年度1000家商场家电主要品牌市场占有率的资料显示,海尔冰箱的市场占有率为
35.3%,海尔冷柜的市场占有率为41.3%,连续多年位居同行业第一。

*据北京中怡康经济咨询公司调查结果显示,海尔冰箱、空调、冷柜的市场占有率报告期
内(2001年第三季度)月月保持第一。

*2001年空调市场状况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全国82家不同品牌的空调市场占有率中,青
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600690)的海尔空调以25.11 %的市场占有率(零售额)连续第
六年高居中国同行业榜首,比第二位高出近15个百分点。

然而,知情者都知道这些调查是怎么回事。不同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相差极大,颇有矛
盾。比方说,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2001年3月23 日第五次发布的全国
市场商品销量统计调查信息显示,我国2000年空调行业春兰牌柜式、窗式空调产销量全
国第一。再如,2001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
司、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共同公布的"2000 年中国城市家电市
场调查研究报告"表明,科龙公司经营的容声(科龙)品牌电冰箱的品牌市场拥有率指标
高居榜首。

笔者在这儿不想说哪个调查可信,哪个不可信,只是想提醒大家:海尔的市场占有率真
有宣传中的那么高?经销商渠道出货量、小城镇及农村市场真的可以忽略不计么?

三、 近两年来从股市中拿到了多少钱?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以后总共圈了多少钱(不包括IPO募资)?1999年配股(4.2
亿总股本,1亿多流通股,10配3,配股价11.6元),起码配了3亿元以上;2001年初增
发融资18亿元。这还不算,2001年9月底,它马上决定又要圈钱,拟发行可转债不超过
人民币25.8亿元。该计划目前进展顺利。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需要这么多钱来做什么
?要知道,至2000年底时,它仅有28.9亿元净资产。以28.9亿元净资产增发新股融资18
亿元,将净资产做大到52亿元,跟着又要发行25.8亿元可转债!海尔股份这么迫切地圈
钱,是因为它缺现金么?不是。至2000年底,海尔股份总负债仅有8亿元,资产负债率
低,现金流为负1亿元,但不至于到要融资18亿元来补充流动资金的地步。

海尔股份几次从证券市场上融资的原因很简单,把现金交给集团公司,换回集团公司或
集团下属的投资公司手中各类资产。2001年初融资18亿元,就是为了买海尔空调的控股
权。海尔股份收购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74.45%股权共花去公司公募增发的全部募
集资金17.48亿元及自筹资金,共计人民币20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加上拥有的25.5%
股权,共计持有空调公司99.95%的股权。海尔股份公司此前拥有的25.5%股权,是靠
5000多万元的出资额获得的。换句话说,集团公司以初期1亿多元的投资,最终换回了
20亿元现金。

发行可转债的目的与此类似,那25.8亿元中有一部分将用于向集团公司或投资公司收购
七项资产。收购贵州海尔59%股权、武汉海尔60%股权及顺德海尔60%股权,需要支付1.6
亿元。收购空调电子75% 股权、合肥空调60%股权及合肥洗衣机80%股权,需要支付5.85
亿元。收购海尔电器国际洗衣机业务相关资产,需要支付2.46亿元。

对此,笔者有两大疑问:

首先,海尔股份与关联企业、控股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面广量大,会不会太多了?发达
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对关联交易非常敏感,认为它是滋生欺诈的摇篮。笔者不敢认为这
些交易的评估作价不公平、不合理;但还是要问,过去几年海尔股份一直只占有冰箱、
空调、洗衣机、冰柜等公司的部分股权,集团公司或其下属企业拥有余下的股份,或者
在全国各地另外拥有同一行业的分支公司,这种安排是不是不太妥当?此后,为了避免
关联企业间的潜在竞争,为了减少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海尔股份只好向集团收购这些
资产。类似的收购打着正当的旗号,会一直进行下去,现金不断地流向集团手中。

笔者担心的是,海尔股份今后能否保持良好的业绩,如果不能,则融资收购就无从谈
起。为了让股份公司有好的业绩,以便输送现金,集团公司会不会帮助它提升业绩呢?
根据海尔股份董事会2001年底的公告,我们知道,海尔集团下属的关联企业海尔零部件
采购公司、物流储运公司、工贸公司与上市公司有大宗交易,帮助上市公司做采购、物
流储运、产品销售。熟悉会计实务的人们清楚,上述几个环节足以转移收入、虚增利
润。我们目前没有证据指责海尔在其中做了手脚。

其次,海尔集团公司为什么会对现金如此的饥渴?出售家电资产,以便有钱投资金融业
?进军海外,搞国际化,导致现金紧张?手机、电脑项目现金流为负,投资缺口大?为
了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对此,我们不得而知。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集团公司
2001年从股份公司手中拿到了20亿,2002年如果顺利地再拿到10多亿元,则有助于降低
集团公司负债比率。届时,美国《商业周刊》有关“海尔高额举债和低价策略”的指责
就会不攻自破,——集团公司手中现金多了,况且海尔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一向是定价
较高的。

四、 同业比较以观海尔业绩
青岛海尔股份公司的业绩好,好到值得我们做做同业比较,以分析其特点。

青岛海尔(主营冰箱、空调)
2001中期 2000年末 2000中期
【净资产收益率 (%)】 7.9240 14.6700 6.5900
【主营收入增长率(%)】 140.13 21.49 26.09
【主营利润增长率(%)】 149.87 6.21 20.76
【主营业务利润率(%)】 17.18 18.02 16.51

春兰股份(主营空调)
2001中期 2000年末 2000中期
【净资产收益率 (%)】 8.3920 15.3000 9.7700
【主营收入增长率(%)】 -12.98 -6.29 -3.78
【主营利润增长率(%)】 -36.34 -2.27 3.47
【主营业务利润率(%)】 22.00 27.36 30.07

科龙电器(主营冰箱、空调)
2001中期 2000年末 2000中期
【净资产收益率 (%)】 0.4800 -16.4000 2.5100
【主营收入增长率(%)】 -10.58 -21.54 -9.36
【主营利润增长率(%)】 -16.14 -65.11 -31.08
【主营业务利润率(%)】 23.16 14.03 24.70

格力电器(主营空调)
2001年末 2001中期 2000年末
【净资产收益率 (%)】 15.8200 9.2940 15.7500
【主营收入增长率(%)】 3.87 18.21 22.78
【主营利润增长率(%)】 -15.41 -6.91 82.62
【主营业务利润率(%)】 21.51 20.93 26.41

通过对以上四家上市公司业绩的比较,我们发现:首先,海尔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不高,
四家中排第三名,为股东获利的能力不太强;其次,海尔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排倒数第一
名,说明海尔产品毛利薄,定价虽高,销货成本更高;其三,由于海尔在2001年初收购
空调公司资产,故获得超过一倍的主营收入与利润增长率,该指标丧失可比性;若看
2000年底的收入与利润增长率,海尔排第二名;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海尔倾向于扩
张,对销量较为重视,对利润则较不重视。

下面我们再来比较海尔、春兰、格力三家营利公司利润总额占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

海尔: 2001三季 2001中期 2000年度 2000中期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165569.47 111687.25 86993.35 44698.31
【利润总额 (万元)】 77198.39 52970.56 50227.80 23307.90
【占比 (%)】 46.65 47.4 57.47 52.13

春兰: 2001中期 2000年度 2000中期 1999年度【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23601.02
49928.65 37073.89 51085.72
【利润总额 (万元)】 19155.77 31762.52 22149.65 31423.77
【占比 (%)】 81.14 63.61 59.75 61.5

格力: 2001年度 2001中期 2000年度 2000中期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141711.93 71882.71 167534.44 77218.31
【利润总额 (万元)】 32354.32 19701.19 29956.20 14054.44
【占比 (%)】 22.8 27.4 17.91 18.13

海尔利润总额占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居中,但近年来有缩小的趋势,说明财务费用、管
理费用、营业费用支出在大幅增长。考虑到海尔打广告、做市场活动是出了名的多,三
费增长应属正常。与春兰相比,海尔明显较为进取。但我们不清楚,集团公司是否通过
承担海尔品牌的广告支出,为股份公司增加了利润?国内有些上市公司不拥有品牌,只
是向集团租用品牌,巨额的品牌广告支出由集团承担,上市公司仅支付较少的租用费,
这样可调节利润。

五、 结论

海尔人喜欢说,我们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笔者认为,后一句话确实比较妥
当。目前海尔集团公司的财务状况我们不清楚,但上市公司海尔股份方面应该说是相当
健康的,业绩也好。——集团有三大主导产品在里头呢,唯一剩下的主导产品是洗衣
机。众所周知,这一两年来洗衣机市场很不景气,连龙头老大小天鹅都做了业绩预警,
称利润减少50%以上。因此,笔者不知道今后集团公司还能拿哪些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
司。

海尔集团之“危”在于国际化与多元化。国际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均没有错,只是操作起
来就有急与缓、对与错、亏与赚的区别。很难想象在没有获利能力的情况下,强行催大
销售收入规模有何好处?国际化与多元化不是目的,公司的目的总该是为股东赚钱。既
然“居危”,可以“思进”,却不能“冒进”。希望海尔一路走好。

声明:本人供职于证券公司,与海尔的竞争对手无任何利害关系;对海尔亦无偏见。本
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附录

海尔高额举债和低价策略引起获利质疑

最新一期美国《商业周刊》报导,中国大陆家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近年来大肆扩张进
军全球,以迈向世界第三大家电品牌为目标。但海尔采取的高额举债和低价策略,也让
市场人士怀疑该公司的获利前景。

17年前成立于青岛的海尔集团,目前市值高达73亿美元,是大陆洗衣机的领导品牌,也
是全球第二大冰箱制造商。海尔由全体员工持股的体制,被中共总理朱熔基誉为大陆企
业的模范,国外媒体也将其视为管理最佳的大陆企业。

虽然海尔展现了惊的实力和企图心,分析师和竞争者却指出,该公司正面临严重的问
题。例如,海尔若干海外收购行动似乎过于草率,甚至投资与本业相差甚远的金融服务
业和个人电脑业。此外,据传海尔为了扩张,大量举债。虽然实际的数目外界不得而
知,但公司对获利情况的说词也相当含糊。一位派驻北京的美国零售业顾问也说:「海
尔是一团谜。」

然而,海尔进军国际的原因显而易见。在雄霸大陆市场十余年后,海尔正面对国内外竞
争者的强力挑战。去年开始的一场价格战,造成大陆家电跌价10%,可能已损及海尔的
毛利。而业者预言,今年的战况只会更惨烈。
本三洋公司合作销售洗衣机和冰箱,也同意与韩国LG电子公司共同生产数位电视。

因应大陆家电市场的毛利逐渐萎缩,海尔也试图转向高阶产品,如电脑和码分多址系统
(CDMA)移动电话。在金融业方面,海尔一年来已投入约1.2亿美元,大部分用在购买
大陆证券和银行公司的股份。去年,海尔与纽约人寿国际公司
(NewYorkLifeInternational)签定2,400万美元的合资计画,开始在大陆销售保险产
品。基于中共对证券和保险业的严格保护,专家预期海尔将在这两项领域赚取难以估计
的利润。

但许多分析师认为,海尔的投资过于分散,他们应该专注于尚未在美欧打响名号的家电
业。虽然美国海尔总裁杰梅尔(MichaelJemal)表示他无意在价格上竞争,产品却明显
针对低价市场。海尔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产品是售价115美元、为大学宿舍设计的迷你冰
箱。保德信证券公司(PrudentialSecurities)家电业分析师海曼
(NicholasHeymann)指出,海尔尚未建立品牌形象,而一般人不会购买陌生品牌的高
价商品。海尔预估2005年在美国创下10亿美元业绩,去年的成绩只有2亿美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海尔急于扩张海外的举动近乎盲目。去年夏天,海尔花了700万美元
买下义大利一家生产成本较高且设备老旧的工厂,同业均不以为然。此外,海尔的财务
状况和资金来源也有问题。一名美国顾问指出,以全球来看,海尔的现金流量一定是负
数,唯一可能的财源是大陆的营利,但海尔在本国的市占率也逐渐流失。更甚者,分析
师怀疑海尔可能浮报上海上市子公司的营收和获利,转移子公司和母公司的资产。海尔
对上述质疑一概不予评论。

海尔的保密文化可能造成将来在美国上市的阻力。虽然海尔的高层人员同意受访,但对
于财务方面的问题,他们一律拒绝回答。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分析师说:「海尔对新闻
极端敏感,不论是好消息或坏消息。」但不论如何闪躲,随著怀疑者不断丢出难缠的问
题,海尔过去披被的完美外衣,迟早会被一层层剥开

文章录入:IntoNET    责任编辑:IntoNET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推荐网址:百度 搜狗 360搜 济南岗亭 济南建设信息网 济南机器人编程培训 济南青少年机器人教育 乐高机器人 济南护栏
    济南吊篮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猫 济南乐高教育 搜车网  济南消费网 中国汽车交易网

     走进互联网
     感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