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2月29日讯(记者 魏巍)记者今天从市儿童医院了解到,近日每天感冒、发烧的孩子有六七百人之多;济南医院门诊接治的感冒患者也有明显增多趋势。儿科专家建议,现在正值冬春季节转换期,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春捂秋冻”。
 据介绍,入春后由于天气变幻无常,人体的生理机能一会儿为冬季收缩型,一会儿又为春季亢进型,需要反复变化调整。一旦调整不及时或反复折腾就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肌体疲劳、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起感冒、肺炎、哮喘等疾病。 济南医院的一位门诊医生表示,近来中小学生感冒、发烧患者明显增多,与天气变化有很大关系;同时学校刚开学不久,学生们“享受”了一个舒适的寒假后一时还没能适应学校的作息规律,加之学习压力大,是学生感冒的主要原因。 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彭振居告诉记者,到了春季,要特别注意“春捂”。 所谓“春捂”,就是不要过早脱换冬衣,要适当多穿点衣服,保证体内的体温恒定以安然度过早春。由冬季转入初春时,气温变化很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孩子就难以适应,身体抵抗力便下降,病菌趁虚进入孩子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彭振居同时表示,家长也不能给孩子“捂”得太多。每年3月是上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一般家长总怕孩子冻着,认为孩子身体娇弱,抗寒能力差,而不注意增加孩子的耐寒能力。其实有的时候捂得越多,越容易着凉生病。 有关研究表明:15℃可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可以减少身上的衣物,但是减衣还是以气温持续7至14天没有变化时为好。也就是说,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孩子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