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清冷泉里浸泡西瓜 记者王亚妹摄
百态泉水,恣意涌流,或潇洒狂放,或温婉娴熟,令人心心念念,欲罢不能。12日,由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组织的“探泉寻幽 乐享清凉”活动团来到第四站——长清,这里有位于灵岩寺的袈裟泉群,也有位于五峰山的清泠泉、白虎泉等。这也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从历城南山到章丘、平阴、长清,回顾四天以来的寻泉之路,禁不住想问自己:看了这么多泉,咱泉城济南的泉,到底是什么模样呢?
寻泉解密 泉水古树为何总是“痴缠”,上演“跨界恋”?
为何有泉水的地方,总有古树,而且树龄动辄百年千年?寻泉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在记者心头萦绕。
12日来到长清万德镇第三峪村东,发现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的檀抱泉亦是如此。泉穴上方岩壁上,有千年青檀茂生,俯抱此泉,故名。还有位于五峰山的清泠泉,泉水潺潺,常年不竭,泉西有古银杏一株,树围约6.5米,繁枝密叶,浓荫可蔽半亩。
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名泉保护技术处处长田晓东说,与泉相伴,树木才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同时古树扎根很深很广,更有利于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对泉水的持续喷涌也是非常有益的。不仅是长清,寻泉之行走过的历城西营的龙吟泉,旁边也是有千年古柏相伴的。还有历城仲宫的玉泉,附近的松树也得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在他看来,泉水、古树,就是整个生态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能互相提供“正能量”,这也足以说明生态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了。
寻泉初衷 济南747处泉仅南山就有266处
位于灵岩寺的袈裟泉,让人印象尤为深刻。泉源在封闭的岩洞中,水自崖壁石罅流出,汇为一半圆石潭,溢而为溪,盘桓曲绕,由石雕龙口泻入大池中。
“这个时节看泉,是最好不过的。”田晓东说,这几年济南持续干旱,对不少泉水都产生了影响。今年进入汛期以来尤其给力,市域地下水补给充足,出现了群泉竞涌的景象。作为名泉办,他们更希望通过寻泉这种方式,向更多的市民游客展现济南泉水的魅力。
他介绍,经专家评审论证,济南目前有747处泉水,其中老城区有99处,二环南路以外的南山有266处,还有章丘、平阴、长清等地也得有几百处。想看什么样的泉,济南都有,关键是这个假期里,你肯不肯、愿不愿,来走一遭!
寻泉印象 市区的泉光彩夺目,郊区的泉更“野性”
四天寻泉之路,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泉水的面孔”:市区的泉是皇家公主、豪门千金,光彩夺目、耀眼非凡,举手投足,有款有型,有根有据,它是古人通过人工智慧,打造出来的以泉水为特色的园林景观,它的“高大上”,要体现的是城市的特色、形象、魅力;东部的泉,水泡多且密,水花大而急,喷涌狂放有力,更像是一个“女汉子”;南山,则是处处有泉,随时有景,比如响呼噜泉,它给人的感觉就是“惊艳”——原来在山林深处,也有有“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之感;西部的泉,则是“邻家小妹”,清新亲切,朴实无华,宛如家常,它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普通、平常却又密不可分。
“不同的泉有不同的特色,它承载的内涵自然也不同。”田晓东认为,比如天下第一泉,作为5A级旅游景区,它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对细节的要求就更高;而郊野的这些泉们,是生态、自然、野趣的,首先要保证的是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所以泉更“野性”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