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受欢迎到最受排斥……温州炒房团,这个曾经让地产商奉若 神明,而又让老百姓闻之色变的“团”,究竟是咋回事—— 核心提示 近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纷纷对温州购房团亮出了黄牌,尽 管其他城市对温州人的热情不减,但由于缺乏接盘者,温州人也只能 是越走越边缘。
事实上,曾经红火一时的温州炒房团,并非地产利益链中的核心 力量,他们更像一只玩偶,迟早会成为明日黄花。 温州炒房团开始遭白眼 温州炒房者似乎突然成了长三角最受排斥的一个群体。 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实施细则》,使南京 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惟一一个明确通过行政手段控制期房炒作的城市; 3月30日,《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办法》开始施行, 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炒作;而此前,杭州开始对二手房交易征 收20%的个人所得税。 尽管没有哪个政策具体提到温州,但事实上,温州人必须直面的 尴尬是:很多人在提到“炒房”时,都会不自觉在前面加上“温州” 两个字。 各方追捧者火了炒房团 温州人在长三角显得非常失落,但国内其它一些省市,对温州人 的热情却刚开始。 4月17日,温州博物馆正在举办2004温州房地产博览会。这个专 为温州人开的房展会上,几乎全是外地楼盘。“温州人炒房很有名, 我们来参展就是希望温州人去我们那里,把我们的楼盘炒热。”江西 鼓楼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爱梅直率地说。 视温州人为座上宾的,远不止江西的开发商。沈阳房地产开发协 会副会长王俊銮近日公开表示:我们非常欢迎温州人的到来,因为沈 阳特别需要像温州购房团这样的团体进入,将辽宁和沈阳的房地产尽 快盘活。 银行,对温州购房者也倾注了热情。“自从组织看房团以来,不 断有外地的银行跟我接触,要求我把团带过去,并承诺积极提供贷款 等服务。”《温州晚报》房产工作室的一位记者说。 开发商、银行的欢迎让温州人有了座上宾的感觉,但最能激起温 州人投资热情的,或许是来自政府的鼓励。 温州市房产管理局局长胡立同说,最近他到成都考察时,当地一 位房管局副局长表示:我们需要外力推一把,火一把,所以我们欢迎 温州购房团。 在各方热捧下,温州购房团顺利地进入到了政府、开发商、银行 和消费者的地产链条中。 多数炒房者均来自农村 “真正的炒家很多来自温州下面的农村,一般采取集资参股的形 式形成炒房的原始资本。”孔繁勇说。孔原来就职于温州商会,从20 01年开始,他也加入到炒房者的行列中。 据上海楼市周刊主编钱梦明介绍,他组织的看房团约有70%来自 温州下属的农村,这些农村有很多富有的工厂主。 “由于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去外地考察,于是需要有个牵 头的人。”钱梦明说。这个带头人为了多组织一些购房者,以增加和 开发商谈判的筹码,他会在村中作推介,感兴趣的邻居、亲戚、同行 业的人都会纷纷委托他。这样,这位牵头人就拥有了购买十几套、甚 至几十套房子的资金和受托的决定权。 这些炒家通过参加购房团或者房展会寻找合适的楼盘。一般的程 序是————首先,温州人到了当地后,会观察当地的市政规划和当 地的政策;接着看房地产市场。温州人到一个地方后,特别会到当地 的二手房市场上去看房价,了解该地区这几年房地产的变化情况。 他们一旦看中哪个楼盘,就以团体的名义去谈判,杀价。有一个 极端的例子,孔的一位朋友和人联手炒房,他们看中了一个名为“粤 海广场”的商铺,当时的价格是2万多元一平方米。如果散户去买, 最多给5%的折扣,但他朋友一举以600万元的资金去买,最后谈到将 近原价的一半买到了半层商铺。 炒房团背后"道道"非常多 “像这样全部以自有资金炒房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都是用自己 的钱交纳30%的首付款,其它的钱则尽量从银行贷。”浙江绿城集团 “上海绿城”项目的销售经理田章说,“我们跟银行的关系非常好, 一般只要购房者能出示自己的收入证明(温州很多企业主出示的是其 营业执照和资产证明),开发商都能帮购房者从银行轻松贷出款来— —不管买几套房子。”田章透露说。 据交通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信贷中心介绍,典型的炒房族通常会采 取短期贷款的方式炒房。比如1年期贷款,不需每月还贷,1年后连本 带息一次还清。炒房者往往等房子一出手,便到银行提前还贷。炒房 者通常是买前期,后期一般不跟。比如浦东的一个项目,他们买一期 每平方米5000多元,等到二期时,开发商开7000元,他们也跟着要价 7000元。 开发商在某种程度上也与这些炒房者保持了一种“合作”关系。 上海多数销售人员手上都有一本温州炒房人的名单。项目开盘时, 他们会适时通知这批人。温州人和销售人员是双向联系,销售人员会 利用温州人带来的人气压迫其它购买者,而温州人为了抬高价格也乐 于扮演这样的角色。 “大炒家很少做长线,就是做短线,2003年开始,温州人的房子 转到二手市场的比例越来越高。”钱梦明说,“他们的心理就是搞短 线行为,但随着市场的盘整和政策的限制,很多人也无奈地往中线走 了。” 最快的方式是炒房号————即从开发商那里预订好房号,或者 每天花100~200元钱雇用民工排一天队等号,或者给销售人员回扣以 拿到好房号。一般一个号可以卖1万元左右,他们会等到开发商推出 二期或者三期的时候卖出。 记者了解到一个情况,通常,开发商会预留一些房号,因为这样 可以造成房源紧俏的假相,同时也为开发商和炒房者“合作”留下了 空间。例如,有500个房号,但是开发商在开始选号的时候通常是从1 00以后开始的。也就是说即使最先拿到房号也是101号,而很多炒房 者就在打这前100号的主意,方式是给销售人员一定“好处”,而销 售人员也乐得把房号卖给他们,把楼盘炒热。 温州炒房团只是个符号 上海、杭州、南京……许多城市都留下了温州炒家的印记,这样 的故事还会在更多的城市上演。事实上,从整体房产市场来看,温州 人其实都不是真正的主角,至少不是惟一的主角。 另据建设部的材料,温州人去年购房占上海同期商品房销售数量 的2%不到,福州大概占3%,重庆和成都都不到1%,而这在整个房 地产市场占的比例并不大。 “成都市房管局的人跟我说,温州人在成都买房,根本没有媒体 报道的那么多。”胡立同说。“其实是其它城市的开发商、媒体和温 州媒体联手把当地的房地产搞热,他们是在炒温州人这个牌子。” 胡立同的观点在一位成都的开发商那里得到了证实。这位开发商 表示。“我并不在乎温州人到底在不在我的楼盘买房子,只要你们把 他们带过来,然后通过媒体报道出去,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温州 人到我这个楼盘来买房子了,我这个楼盘肯定就升了。” 在这个利益链条中,温州人的符号作用似乎越来越大于实际作用, 因为属于温州炒房团的市场环境已经很难再现了。 “实际上,大规模炒房现象现在已经走向没落。”孔繁勇认为, 上海现在的房价已经很高,炒房的人已不敢介入,而除上海以外的全 国其它任何地方,都不会形成温州人这么狂热的购买热情。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温州购房者的脸色是不同的,尽管温州 炒房者现在在许多地方依然风光无限,但迟早他们会离开那些地方。” 孔繁勇说,“就像他们离开上海那样。” (据《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