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济南商务网 | 企业在线 | 《商务纵横》 | 财智商务论坛 | 服务直通车 | 泉城数码摄影展 | 商务博客 | 商务数码城 | 泉城名店街 | 
济南机器人编程教育领先服务商
最新公告:     经授权的企业可以在本网站自助发布企业信息,请与网管联系  [济南商务网  2009年3月13日]        
您现在的位置: 济南商务网-《商务纵横》 >> 《商务纵横》 >> 经济观察 >> 商界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段永基痛别中关村
段永基资本运作新浪?
段永基否认被查 中关村保牌
段永基要买史玉柱“黄金搭档”
中关村被ST 段永基否认双规
更多内容
段永基再造“新四通系”
段永基再造“新四通系”
作者:王宏亮 来源:搜狐it 时间:2003/9/5 11:12:29      【字体:

在 “通过新四通购买四通集团资产”的种种努力以失败告终之后,四通集团的灵魂人物段永基不无遗憾却更为决绝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以更多的“新新四通”取代新四通之于老四通的地位,借以完成整个集团产权变革和业务重组的双重任务。奇怪的是,这一在外界看来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务,居然在段永基精心策动并一再“故伎重演”的一系列资产剥离游戏之下近乎圆满地完成了。


时至今日,一个崭新的“四通系”版图正在渐次浮现出来。其中既包括四通集团原有的为数众多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以及四通新技术、四通电子、北京四通电子等成立较早的“老”公司,也包括近几年参股或控股成立的许多新公司,比如四通投资、中关村科技、阳光四通、中广有线、四通巨光、东方网景、四通电脑、四通数码科技等等。比起1999年成立的“新四通”——四通投资来,这些“新新四通”与老四通的纠葛更少,产权结构也更为清楚。
最近的例子是中关村软件,不久前借由收购四通集团名下的四通信息技术、四通搏运以及中通华信等三家公司,该公司已正式成为“四通系”成员。

中关村软件:四通的新棋子
四通集团副董事长兼中关村软件总裁朱希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上述三家公司的收购都已经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尽管相关的财务、法律事宜还在办理当中,但三家公司的原有业务在购并来后都已按部就班地运行起来。”他说。
他还强调说,这“不是内部交易”,而是正常的企业兼并。但他没有透露此番面向股东的收购是以现金方式,还是以股权置换形式进行的。
据了解,在购并过来的三家公司中,四通博运主要做工商管理软件,曾在北京市电子政务工程中与微软合作多次提供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有员工40余名,其董事长为朱希铎;四通信息技术是整合原四通集团系统集成本部,在原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的各行业部的基础上成立的,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集成,注册资本5000万元;而去年4月才成立的中通华信则主要做电信方面的软件和系统集成,注册资本500万元。并非巧合的是,后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是朱希铎。
尽管8月20日中关村软件在发布其核心产品——中关系列通用资源管理平台CenGRP系列的第一款产品CenEP(中关企业门户平台)时极度看好该产品的前景,但朱希铎也认识到,该产品要想很快产生利润并不现实。因此,至少在短时期内,从四通购并而来的三家公司的原有业务“还将是公司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据记者了解,四通名下的软件企业还有不少。这些企业是否也将逐步并入中关村软件?朱希铎的回答是“目前还无此计划”。

谁更需要中关村软件?
几乎从成立之日起,中关村软件就注定是一个备受瞩目、同时也惹人争议的企业——这家由中关村科技、四通集团和微软各占股51%、30%和19%的公司被认为是上述三家股东达到自身利益的一枚棋子。
不久前,甚至有传言说各股东的资金实际上并未最终到账。“这真是天方夜谭,”中关村软件发言人潘建新对记者说,“三方股东的资金不仅已全部到账,而且都是以现金投入的。”
有消息人士透露,投资中关村软件的名义上是四通集团,实际上则是北京四通电子100%控股的四通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而北京四通电子则是在香港上市的四通电子在大陆的子公司,后者占前者75%的股份。
投资中关村软件,最大的受益方应该是大股东中关村科技。“对于急于转型的这家上市公司来说,平台软件正代表了其孜孜以求的高科技方向——根据财务法规定,作为控股股东,中关村软件的业绩将在其年报中予以披露;而通过名下的四通新技术进行投资的二股东四通集团,则更多的是将此次入股视为一个投资项目。”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不过,四通的影子在新公司中还是无处不在。不必说其董事长段永基、总裁朱希铎、负责客户服务的副总裁李敏玉,乃至员工中的大约30%都来自四通,也不必说大股东中关村科技与四通的渊源,单是看看其收购四通集团旧有业务时的那份默契,也当明白中关村软件之于四通集团产权重组和产业结构重组的意义。
朱希铎透露,这个与四通产权问题已经“毫无瓜葛”的新公司已经在着手考虑期权计划,“但现在还不是推出的时候”。
不少海归派人士的加盟也说明了其产权问题上的“清白”。例如公司主管销售的高级副总裁叶骏,以前曾在包括微软中国公司在内的多家外企任职;负责战略与发展的高级副总裁彭昌,以前有多年海外大型软件公司从业经历;分管产品研发的高级副总裁叶忻,曾做过搜狐的CTO,并且是唯一一位由微软推荐的技术官员。
提到微软,坊间多以为微软投资中关村软件主要是为了济其“政府采购”之穷,这恐怕是误会了。不过按照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的说法,微软的这一投资确实是为了向政府“表示一种友好的态度”。合资企业的成功概率一般都很低,微软一向也很少采用此种方式。但在中国,微软却先后入股了中关村软件以及上海微创两家合资公司,且合资方都有着很深的政府背景,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作秀的动机。
记者曾就此询问中关村软件新闻发言人潘建新——在中关村软件所开发的软件中,微软到底提供了何种程度的技术支持?答曰:“微软对公司的技术支持,和其他的ISV没什么两样。”换言之,中关村软件只是借助微软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管理方法,后者并不介入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不过潘建新补充说,在公司所定位的GRP领域,国内还几乎是一片空白。中关村软件面对的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巨大市场。

段永基的基本逻辑
对于四通而言,“通过组建新四通逐步剥离集团资产”的动机很简单,这就是突破“大集体”的局限,划定一块清清楚楚的产权。
可以说,自成立迄今,四通一直在为这个问题而煞费脑筋:如1985年成立“同仁基金会”;1986年发行内部股票;1987年搞股份制改造;1989年搞“良性分割”;1992年搞“资产量化”,就都是在打产权的主意。可惜上述方案最终都搁浅了。
1999年,四通集团总裁段永基首次引入了MBO理念,决定由四通集团和职工持股会成立一个新四通,逐步把老四通的业务转移到新四通名下,最后老四通自然消失。但故事的发展有违段永基的初衷:2000年,新四通发现自己难以消化为数庞大的集团资产,而老四通作为集体资产还要保值增值,并不甘于就此彻底消失,加以在某些业务规划上,新老四通互有交叉和重合,结果使段永基苦心经营的“剥离游戏”胎死腹中,新四通总裁杨宏儒被迫出走。
按照四通核心层的观点,所谓剥离,其实就是“将原有的下属企业砍掉三分之二”,以便重组四通现有的产权关系和企业结构。新四通是如此,中关村软件也是如此。只不过前者拿走了老四通的IT分销业务,后者则买走了老四通的系统集成业务。
起初,新四通是通过收购四通电子50.5%控股权而间接实现这一业务剥离的。不久,段永基发现新四通并不能完成消化四通集团资产的重任,于是辗转于2001年12月成立四通巨光,由新四通的时任总裁张迪生兼任CEO。据悉,在四通巨光的股权结构中,以段永基为首的四通集团管理层持股36%,其中北京四通信息产品技术公司占股2%,自然人张迪生占股18%,彭建伟占股16%,另外两个股东巨人集团和光彩集团则各持股32%。
一望而知,作为四通的高级管理层,张、彭二人的股份并非全是个人持有,而是代表着四通职工持股会以及集团管理层。之所以如此设计股权结构,自然是出于实行MBO的考虑。
果然,在成立半年之后,这个更新的四通就收购了四通集团所持16.64%的四通电子股权,而这部分股权原先正好属于新四通名下。如此一来,四通集团所持四通电子股权即减少至7.62%。
很明显,成立四通巨光是四通集团清晰产权以及实行MBO计划的继续——经过此次转让,以段永基为首的四通管理层不仅顺利购入四通电子股权,还使新四通的核心业务剥离到了四通巨光名下,从而使新四通先于老四通成为空壳。这是对段永基“四通只能买不能分”这句格言的极好诠释。
  把在新四通没有解决的产权问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问题,通过成立一系列产权清晰的“新四通”来解决,这就是段永基借以锻造“四通系”未来格局的基本逻辑。

浮现中的四通谱系图
正如四通集团的业务之多不易说清一样,四通所投资的下属企业数量之多、关系之错综复杂,同样不易说清。
“在IT界,真正能说清这些关系的人没有几个。”朱希铎曾对记者如是感叹。
目前,四通共拥有50余家独资、合资企业,4个海外分支机构,职工3000多人,总资产42亿元。在不断注资新企业的同时,一些原有的下属企业也在“关停并转”,或者往好听里说,也在不断剥离。
在“四通系”的一些旁支中——抛开中关村软件不算,类似的“解决方案”可谓一以贯之。
2001年11月,四通电子通过四通集团,以1.08亿港币间接持有中广有线25%的股权;
同一月,“四通电子”与“阳光媒体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的“阳光四通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双方各占51%和49%的股份。据介绍,“阳光四通”今后将着力在三个领域拓展:一是从事基于有线电视及其他宽频网络多媒体内容传输平台及其相关内容代理及客户服务业务,二是对“新浪-阳光集团”进行投资管理,三是持有Nasdaq上市公司新浪网20.6%的股权,逐步介入互联网业务;
2001年12月,四通巨光成立,挑明了要“通过引入外来股东”来解决集团的产权问题;
2002年3月,“四通电子” 旗下的北京四通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与新加坡上市公司Achieva Investment Pte Ltd.合资成立四通电脑有限公司,四通注资5000万元,占股51%;
2002年5月,四通集团以1470万元收购东方网景科技投资49%的股权,并向东方网景提供1530万元的贷款;
2002年7月,四通宣布成立四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进军耗材领域……
在“四通系”不断壮大的同时,段永基也于今年5月27日升任四通电子主席,开始着手“四通系”的再造工程。他表示,四通电子从此将成为四通集团的上市旗舰,并在发展布局上向网络媒体投资业、信息服务业、传统产品分销和应用、软件平台、地理资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方向倾斜。近半年多来四通之所以在媒体、广电、软件等领域不住增加砝码,盖与此有关。
在“四通系”,剥离不成功的例子也并非没有。比如四通高科,2001年11月21日,四通集团将其所持有的四通高科法人股以每股1.8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深圳纬基,从而彻底淡出四通高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还有中关村科技,作为公司发起人,四通集团本来持有公司300万股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0.44%,但该股份经司法裁定已分别于2001年8月17日转让给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80万股,于2001年9月14日转让给黄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120万股。
尽管如此,如今“四通系”的规模已与往常不可同日而语。反观四通集团的旧有业务,则在不断萎缩之中。原来四通集团的主营业务包括资本运作、电子产品的生产与分销以及系统集成等多种业务,具体产品包括打印机产品、商用机器、电工产品、图文产品、电源产品、电脑产品、工控产品等。通过不断分蘖,目前这些业务中的大部分已经逐渐剥离出集团体系之外,只剩下生物制药、房地产项目等为数不多的产业。
然而,这一系列分蘖,将是“四通系”蜕变和新生的开始,还是将陷入更复杂的产权纠葛当中去?对于段永基而言,这似乎又成了另一个新问题。

文章录入:太阳神    责任编辑:太阳神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推荐网址:百度 搜狗 360搜 济南岗亭 济南建设信息网 济南机器人编程培训 济南青少年机器人教育 乐高机器人 济南护栏
    济南吊篮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猫 济南乐高教育 搜车网  济南消费网 中国汽车交易网

     走进互联网
     感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