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百花洲非遗展馆观赏济南老火车站模型。本报记者于悦摄
齐鲁晚报5月1日讯(记者于悦) 5月1日的百花洲历下非遗展览馆里,非遗艺人胡源正在给不知第多少拨游客讲述他制作“雨荷船”的故事,小长假的这三天,这座小小的四合院吸引了大批游客和老济南人光临,是百花洲人气最旺的所在。据统计,这里每天的客流量能在千人以上。
与小长假之前不同的是,展馆里陈列的非遗作品已“大换血”,如今这里集聚的皆是济南一线非遗手艺人的代表作,包括曾在非遗博览会上备受关注的济南老火车站模型,泉城兔子王传人杨峰带来了四个有济南泉水色彩的兔子王,和圣文刀传人柳森林带来了不同材质的13把刀,泥塑大师薄自洋还将压箱底的红楼梦泥塑展示出来,还有发丝绣、刻瓷、鲁班枕等多种作品。
“太漂亮了,老济南的味道就该这么体现!”济南市民王先生指着“雨荷船”上可开合的古香古色的小窗户说,乾隆结缘夏雨荷的民间传说为人熟知,但能把传说做成一条有济南色彩的船,胡源还是第一个。“雨荷船”的构思取材于大明湖里真实存在的一艘沉船,卯榫连接的工艺和由5毫米宽的红木薄片编制而成的船顶是这艘船最精妙之处。
紧挨着雨荷船的是另一个带有“雨荷”色彩的非遗作品———雨荷车,擅长做古车马的非遗艺人杨崇华花了8个月制作了这辆车,他带来的老火车站模型更是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欣赏,为了真实还原老火车站,杨崇华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了钟楼等一期工程,未来他还要在里面加入40多个人物,用两年时间完成二期工程,为济南人复苏最完美的老火车站回忆。
胡源告诉记者,就在今年5月,他将联合济南多位非遗手艺人共同创立历下民间手艺人协会,地点就选在百花洲,虽名为历下,但成员可遍布全济南甚至省外,“协会成立后,每个周末都会有人来这里教授大家非遗手艺,节假日更是如此,这些都是完全免费的。”
胡源说,非遗艺人要加入他们的协会,首要条件就是愿意参加传授非遗技艺的公益活动,愿意为传播传统文化做出奉献。目前他和杨峰等手艺人正在构思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端午的非遗活动,以及今年中秋节启动的“拜月”仪式,未来或许还要举办手艺人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