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华为揽阅M2 10.0体验:10英寸平板靠谱的选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txt += entry.title + ; txt  更新时间:2016/1/22 8:00:00

  对于平板电脑市场而言,iPad一直是鹤立鸡群的存在。目前的安卓平板总给人一种“傻大粗”的感觉,再加上Android系统天生的劣势,导致这个领域一直没有太多名声在外的作品。华为最近推出的揽阅M2 10.0平板电脑(以下简称M2 10.0),虽然发布之初配置看起来还不错,但我一直习惯性地把那些看作厂商夸大其辞的宣传用语。拿到评测机后试用了一段时间,现在我有底气对大家说,它确实是一款值得推荐的平板产品。

  

  从正面看,M2 10.0与普通平板无异,纯白边框,上方是HUAWEI的标识与前置摄像头,下方是指纹识别元件(之所以称为元件,因为它看上去是个按键,但并不能按下,是触摸式而不是点按式)。所以,如果没设置指纹解锁,需要按侧面的电源键才可点亮屏幕;在设置指纹解锁之后,如果在熄屏情况下,只需要轻触元件即可。但是习惯了HOME键的我,每每想开机总是去按一下,到现在仍没有改正过来……

  

  

  M2 10.0的屏幕大小为10.1英寸,分辨率1920x1200。整体尺寸为239.8×172.75×7.35mm,做工很扎实。与iPad Air相比,外观参数不相上下。iPad Air的“三围”是240×169.5×7.5mm,iPad Air 2是240×169.5×6.9mm,所以华为M2 10.0的厚度虽然比不上Air 2,但比iPad Air还是略薄。(好啦,其实已经比较到毫米的小数点后,其实大家也不必纠结得这么清楚。)重量方面,华为倒是比iPad的两款机型都要沉一些,达到了490克(iPad Air 469克,iPad Air 2 437克)。

  

  背部采用一体化金属设计,手感不错。后置摄像头位于正中间,微微凸起。背部下方除了商品信息之外,还特别印有“harman/kardon”字样,证明本款产品与哈曼卡顿有特别的合作,也强调了其影音属性。

  

  

  M2 10.0采用华为海思麒麟930八核处理器,在智能手机中,它用于华为P8等产品。3GB内存,存储空间有两个版本16GB和64GB。系统采用Android 5.1,搭载EMUI 3.1。EMUI已经是大家很熟悉的界面,从用户体验上来说,已经调试得非常出色了。顺带一提,曾经最好的UI界面小米MIUI,现在已经被各大厂商逐渐赶上了,手机圈血海,竞争激烈呐。

  

  续航测试:最高亮度下观看在线视频,经过半个小时电量从70%降至58%,再继续播放1个小时,电量从58%降至42%。待机状态下,掉电非常慢,充满电后三天没用(总用时不超过半个小时),也并没有打开超级省电模式,仅下降了约20%的电量。

  M2 10.0的摄像头分别是500/1300万像素,这是目前的主流配置,放上几张样张大家感受一下:

  

  

  说说音质吧。M2 10.0有四枚扬声器,发布时便宣称要打造平板最大响度。实际是,声音真的……特别大。如果手持平板在安静环境下观看在线视频,基本开两格即已足够。产品共有4枚扬声器,音质由harman/kardon进行调校,并得到了认证。笔者使用网易云音乐听了《南方姑娘》、《娱乐天空》、《再回首》等不同风格的歌曲,仅从日常娱乐听感而言,立体声很明显,音乐非常有层次感,也能感受到歌手嗓音的质感。由于没有专业音源评测设备,不做多评说了。

  M2 10.0配套的手写笔HUAWEI M-Pen,官方称有2048级的压感。它使用1节7号电池供电,笔身上有两个按键,一个可作为橡皮擦快捷键,另外一个按住可在屏幕上任意截图。我之前试用过iPad Pro以及Apple Pencil,感觉M2 10.0的手写笔,从手写体验与前者并无太大差别。唯一有差的当然是无法改变的——系统,iOS的软件与Android软件本身的体验差别。还好也有一些不错的软件在Android系统上提供下载,如sketchbook Pro。

  

  随带一提,两者使用起来都出现了一个问题,手掌误触。可以理解,对于触摸屏幕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从这方面来说它们仍然无法与wacom等专业手绘板相提并论。目前,我们仍然只能用娱乐消遣的眼光来看待平板绘图。除了画画,华为一些内置软件对手写笔也有特别匹配,如原笔迹书写邮件、记事本,甚至计算器也可实现书写计算。

  

  小涂鸦一张

  总结:

  一句话总结,我认为华为揽阅M2 10.0平板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不管从配置还是实际表现都可圈可点。手写笔是加分项,因为它,我甚至打消了想入iPad Pro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16GB不带手写笔,64GB带笔,这高低配差了600元,当然建议大家选择后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