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杭州中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室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坐在这个办公室里的总经理孙德良无可奈何地说:“这段时间,真是什么事情都凑到一块了。” 外界所探询的自然不是什么好事。在过去的六年间,年仅30岁的孙德良在杭州一口气创办了6家行业性网站,其中的中国化工网即使在互联网低谷时期仍保持高速的赢利增长,2001年纯利达2000万元,孙一度被视为中国互联网业的奇迹之一。正当这家网络公司酝酿香港上市之际,却在今年10月30日被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最近更名为中化集团)以“商号侵犯商标”为由告上法庭。一审虽未宣判,但孙德林被纠缠了6个多月后只得在近日宣布:中化网香港上市无限期延迟。 中化集团是中央国资委监管下的大型国有企业,2002年位列《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第248位;而中国化工网则是1997年开始起步的杭州民营化工类网站。中化集团起诉中国化工网,看起来是所谓“商号是否侵犯商标”,本质上却涉及到“中国化工”这四个字眼的使用。 中化集团在中国化工网上市前夕起诉后者,是否有意阻挠其上市?有业内人士认为,改制后的中化集团未来也有意从事电子商务。这使看似简单的诉讼变得复杂起来。 起诉 孙德良用“莫名其妙”四个字来描述自己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书时的心情。“4月中旬,我们收到了起诉书,在这之前,对方没有给过我们一个电话,也没有发过一个律师函,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孙说。 在这份起诉书中,中化集团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求中化网络进行更名,停止使用“中化”的商号;二是要求中化网络支付300万元的赔偿金。 在10月30日北京一中院的庭审中,中化集团认为,杭州中化网络与中化集团同属化工行业,“中化”两字的文字商标由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注册,并于2002年2月8日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因此杭州中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上海相关公司在商号以及网站中使用“中化”字样侵犯了中化集团拥有的商标权。 中化网络的律师提出三点理由进行反驳:一是两家公司业务范围有本质的区别,对方是从事化工类产品的进出口公司,而中化网络是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的IT企业;二是中化网络是一家依靠自己能力进行艰苦创业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从来没有“傍大企业”的想法,向来以独立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从未和中化集团有过瓜葛;三是中化网络注册在先,中化网络注册于2000年8月,而对方的“中化”驰名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是在2002年2月,注册商标认定是在2002年11月。 孙德良甚至说,杭州中化网络2000年就有计划要注册“中化”商标,但未获批准;而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在去年反而获得注册,并以此认定杭州中化商号侵权。 此案虽未宣判,但杭州中化网络原定6月份在香港的上市计划被无限期延迟。早在去年9月该公司宣布香港上市之时,曾被众多券商和投资者看好;若如期成功上市,中国化工网将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据悉,一审结果将在本月底或下个月初公布。孙德良虽然慷慨陈词,但对胜诉并无把握。 蛇象之争 这并不是杭州企业第一次在商号问题上遭遇拖累。之前,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北京恒升公司把生产软件的杭州恒生公司告到法院,认为“恒生”侵犯了“恒升”的商标权;另一家公司富通昭和则因公司名字中的“昭和”二字触动了国人的爱国情绪受到一些媒体批评。这两家公司在陷入阴霾时都酝酿上市,结果杭州恒生赔了上千万资金,富通昭和上市被叫停。 中国化工网也并不是第一次遭遇知识产权诉讼。2001年,由于孙德良从一家韩国公司手中购买了原属澳大利亚化工集团Orica公司的www.chemnet.com域名——该域名因Orica未能及时支付管理费先被国际域名管理机构注销、后被该韩国公司抢注——这家澳大利亚最大的化工集团向国际知识产权局起诉中国化工网。一番论战之后,孙德良保住了这个域名。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第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 “澳大利亚的公司似乎更注重游戏规则。事先对方来过电话和律师函,不像这次,官司来得有点没头没脑。”孙德良对记者说。 11月10日,在中化和杭州中化网络诉讼案一审后的第11天,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化集团。中化集团与中粮、中铝、中包、中煤、中纺、中旅等一系列大型国控企业一起,成为中国国资委管辖下的“中国”字头公司,在国资委公布的大型公司序列中,中化集团列第18位。 中化集团的前身——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外贸专业公司之一,多年来一直位居中国企业进出口额排行榜的前列。 经过近年来的转型,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的经营范围和内涵都超越了进出口贸易的范畴,原有的名称已不能表述该公司当前的内涵、定位和市场价值,也不能表述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2003年11月10日,该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此之前的2002年2月,“中化”、“Sinochem”商标和公司司徽图案已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通过国家商标局的认定,中化集团在最近实现了商标和商号的统一。 孙德良的中国化工网以浙江本地化工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起家,目前已在全国发展了数千名化工企业客户。服务出口、提供在线交易是中国化工网的赚钱之道。除了这个网站,孙在最近几年相继创办了全球化工网www.chemnet.com、中国纺织网www.texnet.com.cn 、国际纺织网www.TexWeb.com、中国医药网www.pharmnet.com.cn、中国农业网www.agronet.com.cn等多个专业电子商务网站。 真正赚钱的是这家中国化工网。香港老牌券商新鸿基的基金经理认为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2002年中开始为之筹划上市。 在孙德良的发家史中,似乎很难找到与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或中化集团有关的线索。虽然孙提供的是出口业务的在线交易,后者从事实实在在的外贸,但孙的公司本质上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自己并不经营化工产品。 这并没有影响中化集团的判断:既然“中化”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就应该受到商标法的保护;杭州中化网络有限公司名号中出现的“中化”字样,自然属于侵权。 但孙德良认为,商标和商号同为工商系统的商标局管理,两个“中化”都被工商注册了,现在是左手打右手。更何况,在国内经过工商登记的企业名录中,各地使用“中化”商号的企业不胜枚举,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起诉杭州中化网络? 垄断或者阳谋? 孙德良介绍,2001年杭州中化网络有限公司计划对“中化”二字进行商标注册,但受理的律师事务所直接将这个方案驳回。律师们认为,公司要想注册“中化”商标根本不可能,理由是,商标法中明文规定,不能对行业类等缺乏独创性和显著性的字样进行商标注册登记,像中国汽车、中国船舶、中国医药等。“中化”是中国化工的约定俗成的缩写,自然不具备注册成为商标的可能。 国内一位法学教授也认为,“中化”作为商标的合法性不足。如果“中化”可以成立,那么“中粮”、“中纺”未尝不是商标。 但国家商标局依然允许中化集团将“中化”注册成为商标,并归类为中国驰名商标予以保护,这让孙德良难以理解。 中化集团在杭州中化网络上市前夕提出起诉,是否有意阻止其香港上市?对此尚无任何直接的证据。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说,经过改制更名后的中化集团有意于拓展新业务,而电子商务也将是其重要的计划之一,但中国化工网在专业网站上的领先地位无疑给中化集团造成了很大阻碍,“商标”、“商号”诉讼仅仅是个开始。对此分析,孙德良表示“不便发表意见”。 此案也将现有商标管理体制中的某些弊端暴露出来,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认为,中国的企业管理条例将受到进一步挑战,必须顺应WTO要求进行完善。 在现有的商标管理体制下,商标和商号都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统一管理。商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管理,同一个产品类别下的注册商标不能重复登记;但商号则是按照地域进行登记,在同一个地区内不能有所重复。商标和商号在管理上是并行的,两者之间没有上下级的关系,从而导致了彼此缺乏制约性。 有专家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逐步把商号纳入知识产权的领域,商标和商号的并行性引发了矛盾,当前存在的潜在案件在全国范围内不下几十万起。 尽管法律上还存在些许漏洞,孙德良仍然说:“无论企业的大小和所有制性质如何,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我的公司名称是工商局把关的,法律会保护我的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