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GDP增长率历史性大修正
作者:欣华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更新时间:2003/11/22 9:27:10
   中国GDP增长率历史性大修正
   ●明年起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将发生重大变革
   ●GDP增长率不再“一锤定音”,历年的GDP数据将进行调整

  本报讯 昨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宣布,为提高GDP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我国将改进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其内容包括不再公布当年的预计数、定期修正调整GDP数据等。改革的内容将从明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中国现行GDP核算制度建立于18年前,基本按照预计、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的步骤进行,其中,预计数根据1至11月进度统计资料计算,于当年12月底对外公布。李德水坦言,上述核算和数据发布程序存在一些问题。
  在年度GDP核算和数据发布程序方面,主要是没有建立定期修正和调整的机制,预计数容易使人将其误认为统计数,从而怀疑中国GDP数据的可靠性和严肃性;而在获取较全面的基础资料后,往往只公布调整后的GDP绝对量,却不相应公布修正后的增长率数据。
  在季度GDP核算制度上,受一些专业和部门统计资料时效性和统计范围的限制,计算时估算成分较多;在获取较全面的基础资料后,没有对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进行修正;季度GDP初步核算数与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往往不衔接,造成季度GDP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李德水表示,随着数据的不断完善,或者是计算方法和分类标准发生了变化,我国要对GDP的数字进行修正,不仅是修正当年和上年的,而且要把历史数据进行调整;不仅调整GDP总量,还要调整增长率。
  李德水认为,经过改革开放25年来的努力,我国的统计方法和制度基本与国际接轨,统计数据是基本可信的。这次改进,是我国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惯例,提高GDP数据的透明度和准确度的重要一步。
      (欣华)

李德水:中国没有压低GDP增长率
  本报讯 中国的GDP增长率一直为海内外所关注。前几年批评者认为中国的统计数字水分太多,虚假繁荣;而今年以来,一些人则认为,中国政府有意压低了GDP增长率。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做出了回应。他说,一些人从几个具体的指标就得出前三季度GDP增长率压低了的结论,这是不科学的。GDP核算不是简单地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几个指标推算出来的。 
  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例,前三季度增长了16.5%,但另一方面,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仅增长了6.2%,加权平均后,全部工业增加值仅增长了11.6%。 
  再如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季度增长了30.5%。但不能简单地把这30.5%乘以固定资本形成在GDP核算中的份额40%,就得出GDP增长12%的结论。因为固定资产投资要转变成GDP核算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数字,要扣除土地和厂房设备的购置费用,这些都是以前形成的GDP,必须扣除。今年的土地价格上涨迅猛,扣除的分量比较大。 
  李德水说,一些批评者往往忽视了非典对今年经济增长的影响。今年上半年非典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和冲击是相当严重的。国家统计局的快速调查显示,上半年社会服务业由于非典的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负增长14.8%。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的货运量全部是负增长,尽管10月份恢复得很快,但1至10月累计还表现为负增长。  (欣华)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