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们只投私营企业”
作者:段晓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06/6/27 9:09:00



  “我们只投私营企业”
  访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增长基金主管祖文萃 
  
  本报记者 段晓燕 北京报道
  
  祖文萃简历:
  上海人,38岁,哈佛法学院法律博士学位,哈佛商学院MBA。
  曾任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亚洲技术投资总监,期间投资了包括港湾网络、亚信科技、大唐微电子在内的一系列著名投资案例。
  曾在摩根士丹利和LazardFrères任职,主要从事东南亚地区主要电信运营商私有化工作和美国技术巨头并购活动。
    
  凯雷再次重金投向中国。
  6月16日,凯雷宣布,凯雷亚洲增长基金III(CAGP)成功募集6.68亿美元,主要投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私营企业。在刚过去的3个月中,CAGP将总共5250万美元投向了2家中国私营企业。
  国家统计局2005年底的数据显示,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已上升到49.7%,国民经济的近半壁江山,是私营企业创造的,且增长趋势明显。这也是凯雷如此看好中国并愿意重金投资私营企业的缘由所在。
  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增长基金主管祖文萃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06年底,亚洲投资基金在凯雷全球投资基金中的比重将从两年前的10%上升到20%,并形成针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三大基金全方位包围的阵容。
  

  先找人再研究行业
  《21世纪》:CAGP被称为增长基金,和风险投资(VC)有何不同?
  祖文萃:VC成长于1970年代的美国,基本模式是,技术拥有者通过VC带来的资本支持,尽可能实现技术价值的高增长和高回报。
  但中国许多行业都保持着高速增长,如果按照VC的投资角度,可能就是很传统的行业。比如我们前段时间投资的安信地板。传统的欧美做VC的人不会看,他们主要是找科技型项目。而我们会根据本土的情况寻找。
  《21世纪》:那你们主要看哪些领域呢?祖文萃:方向是寻找本土企业家为主。因为他们对本土行情最了解,往往会看到一些在本土增长空间非常大的机会。所以,我们的投资方向是,找本土最好的企业家,再了解他们所在的领域,然后帮助他们成为这个领域非常强的竞争者。
  CAGP没有限制行业和领域。
  《21世纪》:没有重点和范围,只是大海捞针式的搜寻,怎么找到这些企业家呢?
  祖文萃:依靠足够的实力。凯雷在世界主要的行业领域都有投资经验,如消费、零售、能源、电力、保健、工业、科技、生物等,可以带给这些本土公司资源。
  《21世纪》:这个策略只是在中国还是普遍适用?
  祖文萃:在中国和日本、印度、韩国等新兴亚洲国家是完全一样。
  
  为什么只投私营企业?
  《21世纪》:在企业属性方面,是否有所倾向?祖文萃:CAGP完全是为了投资私营企业而募集的。凯雷在亚洲共有4个各有特点的基金(见附表),针对不同领域和形态的企业投资,4个基金在大中华区共有23个投资专家,在亚洲有65个投资专家。
  《21世纪》:为什么要按照企业性质划分呢?祖文萃:不同性质的企业,所提供机会的性质不一样,操作过程、运营方式也不一样。凯雷的原则是,面对不同顾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种有效的多样化策略,也是凯雷能够领先世界的原因。
  《21世纪》:非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投资机会,哪个大一些?
  祖文萃:这个不好比较。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比重在不断增加,产业领域也很丰富,不断冒出来的新公司和新行业,其实非常需要有经验的投资者扶上马,走上快车道,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