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摩、高盛QDII争夺战
作者:于海涛 …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06/4/29 9:39:12

  见习记者 于海涛 张冉 北京报道
  
  “中国市场15年,目前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说,之前她在国外与数百个投资者进行过交流,这也是她的心得。
  4月25日,摩根大通举行“摩根大通中国论坛”吹风会,QDII成为与会人士交流的热点话题。
  第二天,高盛发布题为《QDII:中国资金先遣队》的研究报告。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执行董事邓体顺在讲解该报告时,在多达十处用了“正面影响”这样的表述。

  外资投行抢占QDII市场先机,分羹市场机会之战正式打响。
  邓体顺透露,已有数家“准QDII”与高盛进行了密切接触。他认为,作为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融合的一个自然步骤,QDII的实施将加速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和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进程。而在此过程中,市场各方均将受益,国际投行将面临巨大的业务空间。
  摩根大通预测,今年整个QDII在国外投资数额在40亿到50亿美金,“如果世界各地同行都想帮助国内机构投资者在国外投资的话,这个数额是很小的”。但从长期来看,空间和机会都会很大。
  高盛报告预测,QDII最初新增的流动资金流出将不超过60亿美元。其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社保基金原来在香港市场的资金,10亿到20亿美元;另一个是保险公司,其中平安17.5亿美元,中国人寿30多亿美元。两大投行均认为,此间投行所得佣金将微不足道。但考虑到中国8700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潜力将无可限量。
  李晶同时表示,摩根大通一直与国内的基金经理、国内的机构投资者达成伙伴,寻求好的合作机会,如摩根大通投资建立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帮助中国企业了解国外的一些情况,了解海外市场的情况,甚至帮助中国机构走向世界。
  高盛提供给某国内机构的投资报告显示,两方面股票可以密切关注。一个是有价值的投资类,就是说同类资产或者公司在香港买比在国内买要便宜的;另一个是稀缺性投资,如石油、能源、电信、金融、保险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