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BRT济南势在必行 近两年来,济南在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把解决交通问题,作为德政民心工程来抓,根据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落实公交优先。 2003年和2004年,济南在经十路、经一路、济泺路、工业南路等道路改造中实行了具备BRT系统雏形的公交专用道近50公里。有关人士说,我市大规模城市建设正在展开,近几年来新建和改造的六车道以上的道路逐年增多,这些道路已形成网络,为BRT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专家说,如果实施了BRT系统建设,一个快速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将展现在我们面前,加快推行BRT系统建设是势在必行的选择。 六条道路适合建设BRT 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济南市建委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济南做BRT建设的前期研究论证,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的规划设计小组对济南近期BRT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和论证。2005年2月23日,济南BRT的建设方案拿出了初步成果。 据中规院专家介绍,随着城市变化,居民出行距离将显著增加,由目前的3.8公里提高到2020年的7.25公里,同时目前在济南市区的交通高峰期,机动车平均车速仅16公里/小时,而且每年还新增机动车8万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亟须解决。 专家建议济南快速公交线网布局主要考虑中心城区和东、西部新城的联系,并将济南BRT线网布局划分为“支持型走廊”、“引导型走廊”。 支持型走廊位于二环路以内、中心城区现客流较集中的区域。研究发现,济南中心城区的东西向有北园大街、经一路、经四路、经七路和经十路,其中北园大街、经七路适合建设BRT系统;南北向的纬十二路、纬二路、历山路、二环东路中,纬二路是建设BRT系统的最优走廊。 引导型走廊处于中心城区和东部、西部新城间,联结中心城区组团和外围新城,客流潜力较大。西部走廊主要有济微路、经十西路,而且济微路要优于经十西路,因此应尽快推行。在济南东部,工业北路、工业南路、经十东路中,工业南路是最优的东部走廊。 北园大街、经七路、纬二路、济微路、经十西路、工业南路适合建BRT系统,可组成较合理的BRT线网布局。这样,西部走廊将通过市立五院枢纽与经七路走廊联系,东部走廊通过解放路、历山路与经七路走廊联系。 两条快速公交将率先试点 今年,我市将对北园大街、济微路等城区10条道路综合改造,考虑到BRT的建设条件,北园大街、济微路便成为济南建设BRT系统的试点线路。市建委有关人士说,今年4月,配合北园大街、济微路的建设,这两条路的BRT建设规划方案将初步完成。 资料显示,计划改造中的北园大街东起二环东路,西至二环西路,全长12公里,其中已有公交线路总长度10.2公里,公交站点18个。北园大街的公交出行高峰出现在三孔桥与生产路之间,通过量为10200人次/小时,公交需求巨大。目前北园大街的改造有两种方案待选,一是全线高架,另一种是全线地面。相应的,北园大街的BRT系统也有地上和地下之分,并有处于道路外侧和中央车道之分,沿线设黄岗、长途汽车总站、全福立交等主要换乘枢纽。 济微路的改造中,市区内经十路至二环南路段长4.1公里,市区外二环南路至五峰山路段长20.3公里,BRT的建设也有两种考虑,一是设置在中央车道,另一种是设置在道路外侧。沿线设置市立五院、二环南路、党家庄、大学城、长清老城等公交枢纽。 出行方式可实现多样化 记者发现,根据国外有关城市的建设情况来看,在BRT系统的建设中,换乘枢纽格外重要。乘客可像乘坐地铁一样,预先购票,进入相对封闭的站台乘车。同时,换乘枢纽有足够的乘客上下和等车空间,并提供部分停车位,可有限度地满足自行车、私家车的停放。 在我市适合建设BRT系统的道路中,长途汽车总站、黄岗、北园立交桥、车站北街、全福立交桥、市立五院、泉城广场、甸柳庄、泺口、动物园、大观园、重汽中心等12处适合建设换乘枢纽。 建设BRT可多元融资 巴西专家保罗说,快速公交是可以和地铁运营相媲美的交通模式,如果建设得当,运行速度将超过22公里/小时,运力可达到48000人次/小时/单向,发展前景广阔。 有关数据显示,BRT的建设成本相当于地铁建设的5%至10%,每公里投入资金2000万至7000万元。除承载BRT系统的道路空间资源和厂站用地需政府投资外,其他的承载车辆、站台设施、一票制换乘、配套服务等均可采用市场化运作,以多种融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