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冬季,市管道煤气公司负责向用户供气的人员心里就紧张:冬季是天然气消费高峰期,他们最担心上游管道供气不足,管道气压突然降低,居民无法正常用气,安全隐患也骤然增加。这样的担心在我市另一天然气供应大户市煤气公司同样存在。

这种担心在两大天然气供应企业已经持续了二三年。过去,我市曾经发生过因上游管道天然气供应不足致使正常供气中断的危急情形,当时曾惊动了省长。此后几年虽然没有发生天然气供应中断的严重事件,但是每年部分区域仍然会遇到管道气压降低的情况。这已经成为济南管道供气企业的一大“心病”。 天然气管道压力不足与天然气用户迅速发展有关。我市1999年底引进天然气,气源来自中石化下属的中原油田,首期用户有3万家。此后连续几年,我市实施“蓝天工程”,鼓励推广使用天然气,提出单位采暖锅炉改用天然气一律免缴供气管网配套费,天然气用户以每年数万家的速度增长,到今年12月,市区天然气用户达到18万家。 每年进济天然气量很直接地说明了市区天然气用户发展速度之快。济南刚刚通上天然气的第一年,即2000年进济天然气只有1500万立方米,到2001年就猛增到4080万立方米,2002年增加到5300万立方米,2003年因工业用户增加,实际进气量增长到8300万立方米,今年实际进气量预计将达到9500万立方米。 中原油田每年供给济南市区的天然气量并不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而是受合同制约。合同拟订的年度供气量主要参照前一年度供气量,而济南每年的实际进气量都让中原油田连说“没料到”。据有关人士透露,济南市区天然气实际进气量几乎每年都要超过先期签订的协议合同额。由于前几年我市大力发展采暖锅炉改用天然气,一到冬季,天然气用量明显增加。这时,主要负责市区气源供应的市煤气公司必须专门派人到中原油田协调,随时要求增加供气量,若协调稍有怠慢,正常供应的气量则无法满足济南市区实际用气需求。 为确保用户安全、正常用气,一旦遇到管道压力不够,市煤气公司不得不启用位于南郊的混气系统,向管道及时输送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液化天然气。据介绍,向天然气管道配送1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市煤气公司与市管道煤气公司要共同承担净亏损1元多,这意味着混进的液化天然气越多,损失额就越高,供气成本因此大增。这显然是赔本的买卖,谁也不愿意干。 其实,用气高峰期我市天然气管道压力不足根本上还是缘于上游供气不足,更直接地说是缘于上游供气垄断。多年来,我市天然气只能依靠中原油田一家供应,每年进气量多少取决于中原油田方面,市煤气公司和市管道煤气公司无法自主决定,他们既想迅速增加天然气用户,尽快收回配套管网投资,又怕供气不足,引发用户不满,还要承担安全责任。 上游供气垄断如何打破?出路只有一条,将国内除中石化外的其他任何天然气生产企业再引到济南来。来自省政府的信息表明,有关部门已经与中石油签订投资合同,最迟明年将中石油旗下企业生产的天然气通过管道从淄博直接引入济南。看来,济南市区存在多年的天然气气源垄断格局将很快被中石化在国内的强劲对手中石油打破。 气源垄断一旦被打破,济南市区将再也不用担心管道天然气供应不足,完全可以放手发展天然气。无论从企业发展还是从保护环境方面来说,鼓励使用天然气都不错,因为天然气不仅燃烧热值高,而且产生的废气很少,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对人类生存环境污染最小的清洁能源,目前国内外都在极力倡导开发消费天然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