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一携手韩日是主线 珠三角的崛起有赖于以港澳为方向,以深圳为门户的对外开放;长三角的崛起离不开以上海为中心的对外开放。山东半岛不能例外。 由于与韩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研究成果提出,战略一,要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要充分认识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性,实施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构筑半岛城市群面向韩日的“跨国城市走廊”。 需要强调的是,有重点不意味着忽视其它。从地缘关系和产业转移趋势考虑,应高度重视与我国台湾省的经济合作。从历史渊源考虑,加强与德国的联系十分重要,德国选择在青岛海尔的成功投资是一个佐证。对我国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欧美、独联体等国家的资金、产业转移也一样要积极吸引、推进互利合作。 战略二向城镇集聚人口 以空间集聚为导向的人口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水平超越或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制约甚至破坏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和山东全省人口城乡比例失调、空间分布不尽合理与人口再分布渠道依然不畅通的问题,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正日益显现。 从三个层面入手,实施开放型城镇化策略,引导人口向城镇迁移。一是促进本地区内部城镇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二是引导省内跨区流动的人口迁入;三是强化半岛地区往外的辐射影响,促进半岛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地位的提高。 实行三个鼓励,鼓励民营、鼓励小型、鼓励三产是山东创造就业岗位的最有效办法。对经济上已经转型的农民要强调向城镇集聚,集聚又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 对那些非农经济发达、人口规模大、基础设施好、发展潜力大的村落,可以就地工业化,建设城镇型居民点,实现人口城镇化。 战略三让青岛成为龙头 以强化区域优势为目的的龙头带动战略。龙头城市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目前山东还没有形成龙头城市,计划体制下的双中心结构,已制约经济发展。 青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决定了更加适合担当半岛地区的龙头城市,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演化的必然。 研究成果指出,要把青岛培育成半岛城市群的龙头,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应当以黄岛开发带动青岛发展。同时,积极促成邯济、青银、青红、青太等向西干线,扩大青岛腹地;把陇海铁路的经济流引向山东、引向青岛;加快烟大轮渡的建设。 进一步提高青岛的国际化程度,吸引跨国公司进驻,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咨询、公证、海事仲裁和货物代理等外经贸商务服务业;以奥运会青岛赛区为契机,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初级产品加工、有潜在污染风险、高耗水的制造业,要有所取舍、合理布局。 此外,半岛城市群不仅要成为山东发展的龙头,还要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头。 战略四八大城市要抱团 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协同战略。区域经济协同战略的本质是通过产业协同和空间协同来整合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 构建以“四六三”为主体的区域空间结构,即拟建四条主要轴线、六个城市经济区和三个等级中心城市为主体的未来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来促进山东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 四条主要轴线: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威海—烟台—青岛—日照—临沂;日照—临沂—济宁—菏泽;德州—济南—泰安—济宁—枣庄。 六个城市经济区:青岛城市经济区(青岛、潍坊、日照市域);济南城市经济区(济南、泰安、聊城、德州、莱芜市域);烟台城市经济区(烟台、威海市域);淄博城市经济区(淄博、东营、滨州市域);济宁—曲阜城市经济区(济宁、菏泽、枣庄市域);临沂—日照城市经济区(临沂、枣庄、日照市域)。 青岛、济南、烟台三个中心城市要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成为三个最重要的又不是完全一样的综合性城市。其它城市则应当以制造业为重点,适当发展服务业,使城市职能向相对专业化方向发展。 战略五区域城市不“瘸腿” 培育都市连绵区为目标的空间发展战略。都市连绵区是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经济空间组织形式。山东半岛地区发展走廊上的中心城市数量偏少,城市链条中存在明显的“塌陷”环节,对未来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是个重要问题。 建议选择高密、诸城、莱阳、龙口给予重点扶持,培育新的城市增长点;选择青州、平度、蓬莱、莱州作为中间区位城市加以重点发展,形成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 青岛港在区域中的定位:服务于黄河流域各省区,集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加工增值中心于一体的黄河流域航运中心。 黄海岸线以青岛港为核心,联合日照、烟台、威海港群组成以外贸为主,内贸相结合的港口集团;渤海岸线以龙口港为核心,联合潍坊港群、烟台部分港口及东营、滨州的港口,组成以内贸为主,外贸相结合的港口集团。 全省以青岛流亭和济南遥墙两机场为基地机场,分别组建东、西部机场联盟,形成东、西两个有所分工的枢纽辐射式机场网络。 青岛、济南各设一个物流基地,烟台、淄博、临沂各设置一至两个物流园区,潍坊、东营、日照、枣庄、济宁、威海原则上每个城市可设置一至两个物流中心。 战略六良性发展是重点 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与环境不和谐的音符,为此,研究成果确定了城市群地区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明确保护重点。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敏感区综合评价体系,并结合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压力分析结果,得出以下“两线、两湾、两区”共六个生态敏感区域,其中有胶济沿线生态敏感区、沿海生态敏感区、莱州湾生态敏感区、胶州湾生态敏感区、黄河三角洲生态敏感区、临淄桓台—广饶—寿光—寒亭—昌邑生态敏感区。 建立以节能、降耗、高效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流通体系;建立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生产体系;建立以适度合理消费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体系。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和土地问题。 文/本报记者 杨飞越 胡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