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重工业在全市经济的大盘中举足轻重。重工业高速增 长,是今年济南经济的最大亮点。 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明年的订单已到了3万蒸吨,招待所住满了催货的客户;在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 轧钢车间里,刚轧出来的板材、棒材余温未退,就被客户抢着拉走…… 产品热销的利好景象在山水集团,在重汽集团,在一、二机床集团,比比皆是。在济南定期统计的28 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188种,其中钢材、载货汽车、水泥等重工业产品,产销量均增长3 0%以上。 今年1—9月份,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7·8亿元,同比增长21·1%。从 在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看,重工业增加值占73·3%,轻重工业比例是1:2·74。从增长速度看,轻工 业同比增长11·23%,重工业同比增长25·29%。重工业增幅高于轻工业14·06个百分点,而 且比全市GDP增幅高10·7个百分点。在济南市的工业企业中,高增长行业与低增长行业间的景气差距 开始不断加大,汽车、钢铁、建材、机械等重工业明显提速。 然而,就在6年前,济南的重工业几乎万马齐喑,许多企业濒临倒闭、破产边缘。从上个世纪50年代 到80年代机床工具行业所有荣誉几乎都获得过的一机床集团,1998年底陷入低谷,人称“三八”厂: 职工8000人,产值8000万,负债利息8000万;重汽集团亏损83亿元,资产负债率138%; 一直平稳上升的济钢集团积压了近30万吨出口坯材,资金难周转,工资发不出去。 面对工业经济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增加,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现实问题,济南市委、市政府重新思考 全市的产业结构布局。结论是:靠下岗职工摆摊搞三产,不是济南的出路;老工业城市在管理、技术、人才 等方面的优势不能丢。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明确提出,济南要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重 点实施“五个突破”,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在“工业强市”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高济南工业的增长质量和 效益,提高济南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于是,济南响亮地喊出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口号,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再次放到了工业 上。市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新举措,并在管理体制上大胆改革,撤销了八个工业局,成立了五个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相应行业协会。 老工业企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工艺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资本结构方面的不合理。要想让老 企业焕发青春,首先要解除重负,使企业轻装上阵。2001年,济南的工业企业悄然发生了一系列的可喜 变化:济南轧钢厂进入破产程序;裕兴化工、济南一机床等实行债转股,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重汽集 团实行战略性重组,划归省管,由济南市代管。连续两年,济南市用于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资金超过 100亿元,今年的投资将超过150亿元,工艺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今非昔比。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进入重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而“重工业时代”的到来无疑为以重 工业为传统优势的济南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重工业时代”的新挑战,济南的重工业企业立足长远, 苦练内功。 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做大做强。济钢集团提前两年完成年产500万吨钢的“十五”规划目标,正 在加快投资步伐,目标是做国内最大的一流板材精品基地;山水集团携着他们以人本管理促成本管理的经 验,以量的扩张完成对山东水泥行业的整合,今年在全省建设投产8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完成后,今 年水泥产量将达到700万吨,稳居全国第二。 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济锅集团把循环硫化床锅炉核心技术应用于大型锅炉,占领高端市场;济钢 集团今年投入技术改造资金近50亿元,建成世界水平的120吨转炉和1750立方米高炉,目前正在推 行ERP项目,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机床集团加快技术进步,每年推出10个以上的新产品;二 机床集团继续强化技术领先优势,大型无轴连动数控机床、自动化机械手、飞机大梁加工设备项目入围国家 “863”计划。 大力降低成本,努力开拓市场。重汽集团提升斯太尔技术,努力拓展市场,开发出“晋北王”、“绥北 王”等专用汽车,在9月份全国重型汽车销售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市场销量同比增长50%。与此同时, 他们狠降单车成本,每辆车成本在去年下降1万元的基础上,再降1·5万元。 强强联手,积极改制。济钢股份年底有望上市,与宝钢等企业的合资、合作正在洽谈;重汽集团今年6 月与沃尔沃签订协议,合资建厂;重组济南轻骑、借壳上市的工作紧锣密鼓;山水改制,与国外大公司的合 作也在悄然推进。 重工业在济南经济的发展中,正在由过去的“不能承受之重”,转变为承载济南经济快速发展厚望的重 要支点,其良好的势头令人振奋。从难点变亮点,济南的重工业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将整体拉动济南经 济提速、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