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盛大为何“流血”上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更新时间:2004/5/25 9:47:54

  陈天桥再也不会推脱公司正处于上市“禁言期”而不接受记者的提问了。

  5月14日,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大网络)(SNDA)终于登陆纳斯达克股市,发行价为11美元,募资额为1.524亿美元。

  盛大网络,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游戏运营商,从《传奇》纠纷开始,到其董事长陈天桥入主2003胡润的《中国百富榜》第10名,再到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俊加盟旗下,“盛大”一直就是互联网中最炙热的话题。然而,此次盛大网络上市之时,正遭遇美国股市对中国新股冷淡的春寒。盛大网络在宣布延迟一天上市之后,断然选择了“流血”上市,每股的招股价也从原来的13至15美元下调为11美元,融资规模降低了40%;铆足了劲要走多元化道路的盛大网络,还能再现辉煌吗?

  选择“流血”上市

  此前,业内对盛大上市时机是否恰当有所疑问。因为在过去6个月中,有5家中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发行股票,这5次募股在上市后股价较其发行价平均下跌了4.3%。相反,过去6个月中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后的平均股价较发行价上涨了13%。而后3家公司的股价上市后均较其发行价下跌了25%以上。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中国公司而言,目前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时机欠佳。

  在此情况下,盛大网络调整了IPO的策略。根据盛大网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盛大网络公开发行的规模和招股价已经降低,融资规模较原来的预期减少了40%,减少了1.086亿美元。

  5月14日,盛大网络总裁唐骏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在盛大网络上市第一天,开盘后股价开始上涨,收盘涨幅8.7%,成为当天美国股市涨幅最高的股票之一。

  根据此前的招股说明书,若按发行价上限15美元计算,陈天桥家族套现额为6400余万美元,而调低发行价之后,陈氏家族套现额仅为2500余万美元(约合2.1亿人民币)。

  “真可谓是陈天桥‘流血’上市,”一位长期跟踪盛大网络走向的媒体人士称,上市的目的包括上市之后的发展也一直没有向外界披露过,但从盛大网络的一系列市场举动来看,多元化是其主要目的。

  为“多元化”融资

  从2003年5月获得软银亚洲信息技术投资基金4000万美金参股后,盛大网络多元化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过。

  2003年,陈天桥拆巨资先后收购了北美、日本以及国内总计10家公司,并成立了几家分公司,分别从事游戏产品、游戏周边产品以及游戏类的电视媒体的业务开发。

  去年年底,关于盛大网络要收购北京光线传媒传闻也广为流传。而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光线传媒是以电视节目制作为核心业务,经营收入将超过2.5亿元的传媒娱乐机构。光线传媒有关人员表示,他们很奇怪盛大网络收购的传闻,目前公司没有计划,或许合作会有。

  对此,盛大网络媒介公关部经理李黎君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至于盛大网络是否会在电视娱乐、动画影视等新领域实施多元战略,这要看市场的需求来决定,我们不排除以后有向这些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唐骏的加入,更印证了盛大网络要通过大规模的收购,转型成为一个迪斯尼式的互动娱乐传媒帝国的愿望。

  据了解,2003年盛大的现金收入约为3300万美元,经营净收入7200万美元,利润率高达45%。但是高利润隐藏着高风险,陈天桥最担心的还是公司的模式危机,也就是传言中关于盛大网络的盛世危机。陈应付危机的手段一是收购,二是进行多元化拓展,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

  陈天桥说,“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应该就像是一个连成一体的箱子,而不是彼此割裂的,水从一边流入,整体都会涨起来。我们希望做到把广告投放进去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的游戏,盛大当前的风险在于怎样处理好广告的商业模式,收费的商业模式,怎样去处理好改变新的市场消费习惯,也就是怎样把整个箱子打通。”

  然而,已经成功上市的盛大网络,在面对网络游戏50%毛利率时,如何走上适度的多元化道路,依然是摆在盛大网络高管面前的问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