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中国艾滋病专题组,11月30日联合发布了由两个机构共同完成的《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
数字
感染者和病人约84万
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12月,我国现存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8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艾滋病流行呈现明显的地区和人群聚集性。
令人瞠目的是报告公布的数字:新疆、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感染率超过50%,新疆伊犁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率高达89%。所有省份均存在经吸毒、经性传播的感染。
报告显示,云南、重庆、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市的一些地区暗娼人群感染率超过1%,河南、湖北等省份局部地区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艾滋病感染率超过30%。
报告呈现,在云南、新疆、河南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艾滋病的流行已出现较高的流行水平,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感染率超过5%,孕产妇感染率超过1%。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划分流行程度的标准,这些省份的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广泛流行阶段。
截至2004年9月,河南省疫情报告数累计超过20000例,云南省疫情报告数累计超过10000例,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4个省、自治区疫情报告数低于100例。不同地区吸毒人群、暗娼人群和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感染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传播
由高危转向一般人群
监测资料表明,我国艾滋病流行正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其来势汹汹。
报告表明,2003年全国流调及部分省哨点和流调资料显示,部分地区孕产妇、婚检及临床无关联检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个别地区婚检人群感染率大于1%,孕产妇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达到5%,与周边高流行国家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水平类似。全国疫情报道中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
趋势
男同性恋成重点人群
报告预测,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是,经吸毒传播和经采供血传播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性传播所占的比例会有所上升。男性同性恋人群基数较大、危险行为普遍,具有一定的感染率,将会成为艾滋病流行的重点人群之一。
从以往调查数据看,北京、哈尔滨、广州、沈阳等地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1%以上,其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大,这个人群已有一定的感染水平。
联合评估报告表示,根据我国艾滋病目前的流行模式和趋势,未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是保持快速增长或逐步趋于平稳,这取决于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地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活动和提供治疗与关怀。
死者
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报告指出,2004年,我国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报告中的数字表明,2004年1月至6月,报告的病人数是7801例,多于2003年全年报告的6120例的病人数,预示2004年全年的病人数可能会高于2003年的两倍。根据艾滋病平均潜伏期推算,在艾滋病流行较早的地区,大量感染者已经达到发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