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方:谁的冠捷科技? |
|
作者:顾建兵 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04/12/22 9:46:15 【字体:小 大】 |
|
本报记者 顾建兵 见习记者 郑迪 上海、北京报道
此桩收购的玄机在于,一旦收购完成且全部行权以后,飞利浦将以30%的持股量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而京东方将退居次席。
京东方(A股:000725;B股:200725)海外扩张再下一城,只不过,这一次的“急先锋”换成了其控股的冠捷科技(0903.HK)。 11月16日,飞利浦同冠捷科技共同在荷兰宣布:冠捷科技将接收飞利浦现有9.3亿美元的OEM显示器业务,另外,飞利浦还将价值约10.7亿美元的飞利浦自有品牌显示器与平板电视制造业务外包给冠捷科技。 按照协议,冠捷科技将定向发行15%的新股和15%的可换股公司债券给飞利浦,飞利浦将持有这些股份和债券,整个收购的总价值为3.58亿美元。 “整合完成之后,冠捷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显示器制造商。”协议签署当天,尚在阿姆斯特丹的冠捷科技主席兼行政总裁宣建生在与本报记者的通话中难掩兴奋。 此前一天,京东方与冠捷科技在荷兰签署了一份《关于北京东方冠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意向书》,京东方将在东方冠捷中的股权注入新的冠捷科技。 这显然更进一步扩大了京东方显示器帝国的国际版图,此前,它曾斥资3.5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的一条TFT-LCD生产线。而有业内人士提醒本报记者,此桩收购的更大玄机在于,一旦此次收购完成飞利浦行权以后,将以30%持股量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而京东方则将退居次席。 一进一退之间,京东方与飞利浦之间关系微妙。“整个合并案得到了京东方的大力支持。”宣建生如是回应。
飞利浦“诚意”下嫁? “将制造外包和生产业务转移给亚洲企业现在还只是开始。”12月9日,飞利浦全球总裁柯慈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意中透露。 “是半年前同冠捷科技开始谈判的。”飞利浦消费电子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杜德雷表示。 冠捷科技中国区总经理段振华透露,公司最初圈定的目标是飞利浦在苏州的工厂,初步接触之后,飞利浦方面主动寻求更广泛的合作,宣建生在今年6月、8月两次来京,最终把收购内容敲定为飞利浦的全球显示器制造业务。 按照协议规定,飞利浦将设在巴西Manaus和匈牙利Szekesfehervar两地的工厂,以及位于苏州、东莞的两个显示器制造工厂及相关研发人员注入冠捷科技。此外,飞利浦位于台湾中坜的OEM业务单位和开发中心也一并移转给冠捷科技。 杜德雷透露,在飞利浦转移给冠捷科技的外包业务中,冠捷科技将主要为飞利浦生产显示器和20到23英寸的小尺寸平板电视,而中高端的平板电视飞利浦将继续在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工厂内生产。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收购合同的附加协议中,还包括三年内飞利浦所持冠捷股票不得转让、冠捷可利用飞利浦全球营销渠道推自有品牌,但是冠捷无权使用飞利浦品牌。 在此次合并案中,ING和JP Morgan分别担任冠捷科技和飞利浦的投资顾问。 事实上,飞利浦从生产型的企业转型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此前,公司将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外包给了台湾的公司,还外包了视频录像的生产,而现在消费电子部门的制造也大部分外包出去了。 熟悉飞利浦的业内人士称,出售显示器业务切合了其制造业务外包战略。以飞利浦苏州工厂为例,尽管该厂曾为联想等国内企业代工生产显示器,但经营状况一直不好。 在杜德雷看来,甩掉四个生产厂,同时将自己的生产业务外包,可以使得飞利浦消费电子产品的利润上升2%到2.5%,然后还可以从专利技术许可中提高飞利浦消费电子2%的利润空间。 “欧洲的消费电子公司已经没剩下几个了”,12月16日,明基董事长兼总裁李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在亚洲低成本制造的冲击下,欧洲企业在消费电子的制造领域已经几乎没有竞争力。
冠捷控制权变异? 在12月15日签署的《关于北京东方冠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意向书》中,京东方将持有的东方冠捷45.21%股权注入冠捷科技,以获得冠捷科技的对应的股份。冠捷科技持有东方冠捷41.7%股权。 京东方的财务资料显示,2003年期末和2004年半年度期末,东方冠捷净资产分别为50648万元、55443万元。通过注入东方冠捷的资产,京东方在合并完成后的冠捷科技内仍保持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不过其股权从原有的25.52%稀释为24.2%。 “将东方冠捷注入新的冠捷科技显示是为了维持对冠捷科技的控制权。”申银万国一位分析师说。 资本市场对此番合并不甚看好,近段时间以来,京东方股价持续阴跌。“这一方面是投资者担心东方冠捷的收益遭到摊薄,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冠捷科技掌控权可能旁落的担忧。”该分析师指出。 京东方集团副总裁张宇表示,作为冠捷科技的第一大股东,京东方是自然的受益者,而且此次业务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对于进一步推动京东方的TFT-LCD产业布局,以及稳固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条都会有所帮助。 京东方证券部负责人陈炎顺也认为,冠捷收购飞利浦显示器制造业务,对于现在处于低位的京东方股价应该是个利好消息。 “尽管飞利浦在冠捷科技中15%的股权为可换股债权,但三年期满之后可以兑换成股权,如此,飞利浦将成为冠捷科技的第一大股东,京东方的话事权将大大减弱。”分析人士认为。 而冠捷科技在京东方的整个战略中异常重要。冠捷人士透露,冠捷是京东方第三大客户,冠捷科技去年1000万台液晶产量,其中30%由京东方供应,主要来自韩国的线。 该冠捷人士指出,进入TFT-LCD时代,冠捷获得上游产业的支持一直有限,虽有京东方作为第一大股东,但在与京东方合作中往往会“杀熟”,“由于京东方是第一大股东,只要是其供应的面板,冠捷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而飞利浦同韩国LG的液晶面板合资公司为全球第二大LCD面板供应商,结盟飞利浦将使冠捷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得到增强。冠捷人士表示:“至少有了选择,这样股东之间的制衡就可以防止‘杀熟’。” 但这对京东方而言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京东方第5代线即将投产,作为京东方整合上下游的举措结晶的冠捷却逐渐失去控制权。 飞利浦人士的说法是:“三年以后的事情我们说不清楚。”而宣建生的解释是:“有了京东方和飞利浦的支持,将可以保证冠捷在LCD面板上的需求。”
飞利浦掌握主动? 冠捷科技由台湾潘氏集团和印尼林氏集团共同创立。去年8月,京东方斥资10.5亿港元,从大股东潘方仁名下的FieldsPacificLimited购得共计3.56亿多股的已发行股本,成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持股25.52%。而此次操刀收购的宣建生持有2%的股份。 据了解,全球前10大PC厂商都是冠捷的代工客户,2003年,冠捷共销售显示器1700万台,今年的目标是2400万台。而目前全世界显示器的产量为1.1亿台,2005年整合飞利浦显示器制造业务后,保守估计冠捷的产能将达到3500万-4000万台,全球市场25%以上的显示器将打上“冠捷制造”的标签。 “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显示器制造商的目标已提前实现。”段振华表示。2003年,三星显示器产量为2000万台,居世界首位。 “2005年的营业额将达到50亿美元。”宣建生称。在他看来,联合飞利浦还将使冠捷科技的生产线扩充到无线、多媒体和娱乐产品领域,而通过同飞利浦产品线的整合,估计在三年后整合的协同效用将达到1亿美元。“冠捷将会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整合任务。”宣建生表示。 赛迪顾问一不具名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单纯规模扩张的风险很大,可资参照的是台湾的鸿海、广达、仁宝等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并未令其完全摆脱跟着国际品牌亦步亦趋的状态。 在他看来,飞利浦剥离给冠捷的实质上均是低附加值的非核心业务,收购的部分对冠捷本身来讲无非就是多增加了几条生产线,另一部分的飞利浦品牌产品代工也不过是一个OEM大单。至于具有高附加值的研发部分,由于冠捷收购的只是与工厂及OEM业务相关的部分研发,显然飞利浦在高端研发领域是有所保留的,其并未将高端显示技术以及一些开发成熟但尚未获利的产品转让给冠捷。“除了获得更大的产能外,对提升冠捷在显示器领域的整体竞争力帮助并不显著。”他表示。 作为竞争对手,明基电通显示器产品经理高宏韬也表示,作为卖方的飞利浦可能是更主动,虽然成本竞争力已丧失,但飞利浦在产品及技术的研发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出让显示器制造业务给冠捷这样的代工大厂,对于飞利浦来说应该是上策。 “仅就产能来讲,冠捷增加的这种边界效应并无力改变现有格局,如果冠捷不能在产能增量的基础上解决好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以及整合上游面板资源等问题,在今后的TFT-LCD市场竞争中其依旧无法跻身第一集团。”他表示,“而且,由于飞利浦拥有的专利技术,冠捷科技在此后的OEM订单中还将贡献一块专利费给飞利浦。”
|
|
文章录入:IntoNET 责任编辑:IntoNET |
|
|
上一篇文章: 瀛海威未补检被正式吊销执照 下一篇文章: 我国建成IPv6互联网 |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