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用友人海战术强攻软件外包 |
|
|
用友人海战术强攻软件外包 |
|
作者:侯继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03/11/22 9:50:24 【字体:小 大】 |
|
用友人海战术强攻软件外包
|
见习记者 侯继勇 北京、厦门报道
10月16日,用友在厦门举行“用友用户年会”。用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用友正在制定“新三年计划”,此计划将会把用友“国际化”的步骤落到实处。但出言谨慎的王文京透露具体计划:还不到公布的时候,得等到年底。 就在用友客户年会前夕,用友高层齐聚北京九华山庄,连续开了一周的封闭会议。而此秘密会议的任务即是制定用友“新三年计划”中的“国际化”战略。 用友从1988年创立至今已有15年的历史,王文京的观点是:三年一小变,十五年一大变。第一个十五年,王文京以“个体户”身份下海,带领用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管理软件的领导厂商。而秘密会议的目的则是制定用友下一个十五年发展计划,力挺国际化,让用友成为世界级的软件企业。
组建联盟进入软件外包
王文京为用友“国际化”的布局始于2002年,成立由用友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用友工程有限公司,调任NC事业部总经理邵凯担任总裁。但邵凯自用友工程成立之后便很少公开露面。 外界关于用友工程的种种猜测到用友“客户年会”前夕终于揭开神秘面纱。11月12日,用友工程召开“用友进军外包发布会”,邵凯在会上宣布了用友工程进军软件外包的战略计划:到2005年成为中国软件出口前5名;2008成为中国软件出口前三名;到2010年世界软件外包前二十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专门负责承接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的日本业务中心于2003年8月悄然成立。据邵凯介绍:日本业务中心的员工部份为有留日背景、在日本工作多年的软件工程师,部份为用友公司内部熟悉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的工程师。同时,为解决日语差的困境,邵凯要求:用友对日项目组今后开会必须使用日语。 邵凯介绍:除日本业务中心外,用友工程有限公司主体集中在上海,员工达100人,北京也有部份开发人员。日本业务中心主要承接业务,由上海员工完成软件定制开发,上海完成不了的业务再由北京完成,北京是同时为上海和日本提供后台支持。 北京、上海、大连等地目前有许多承接对日软件外包的公司,但规模都太小,不能承接一些大的软件项目。邵凯表示:随着业务量的增长,用友将联盟这些中小公司,由用友接单,再转包给与之联盟的厂商,由用友专做质量控制。 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姜广智介绍:中国的软件外包在日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囿于产值低、团队小、规模小的困境,无力取得大的困境,“用友联盟”将有助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群体突围。 配合2005年进入成中国软件出口的前三名,用友工程公司员工人数相应扩张。王文京的目标是2005年达2500人,超过目前任何一家做软件外包的公司,而用友目前总共员工数仅为3000人。
建立亚太基地
继去年用友成立用友工程有限公司之后,2003年9月17日,用友斥资300万在香港成立全资分公司。 王文京认为世界管理软件市场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美洲市场、欧洲市场、亚洲市场。前两者已经分别由oracle和SAP把持着;而用友的目标就是称霸亚洲市场。他认为,作为中国企业,用友对亚洲企业管理文化的理解有利于用友管理软件打入这个市场。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用友将利用香港作为用友进军东南亚软件市场的基地;今后两年,用友(香港)将聘请30位香港资讯科技专才,在港组成一支销售管理团队。 为配合公司国际化,吸引国际化的人才。据王文京透露:用友公司正在制定员工期权计划。但王文京并不愿透露更多的细节:具体计划还没最后制定,到适当时机才能公布。而用友内部员工透露,用友股份有限公司、用友工程有限公司正计划引进大批有留日、留美背景的软件人才。
| | |
|
文章录入:IntoNET 责任编辑:IntoNET |
|
|
上一篇文章: 微软放闸开放源代码 下一篇文章: 新浪新口号重塑品牌 |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