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物流园区:一厢情愿的政府行为 |
|
|
物流园区:一厢情愿的政府行为 |
|
作者:刘娟 熊焰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04/2/17 9:30:45 【字体:小 大】 |
|
物流园区:一厢情愿的政府行为 |
|
用“剃头担子一头热”来形容目前全国正在兴起的物流园区建设热应该很恰当。一些政府部门投入了极大热情建设的物流园区却没有得到企业积极的响应。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地走访了诸多的物流园,满眼所见,只能用“荒凉”两个字来形容。尽管国家统计局给出了物流园区60%的空置率,但据记者了解,没进入统计数字的空置要多得多。
物流园区建设高烧不退
建物流园区,是当前较为时尚的字眼。在各级政府的报告中,几乎都能听到。开发区、科技园等概念已成昨日黄花,眼下需要新“卖点”,物流园区就这样恰逢其时出现了。报载,据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牟惟仲回忆,1999年他参与编制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时,物流园区说法还较为少见,物流基地也仅仅是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因此,大家还一致表态,不列入物流园区这一词条。没想到,三、四年功夫,物流园区已遍地开花,政府如不在规划中列入物流园区字眼就好象跟不上形势似的。据称,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各类园区逾千,仅广东省7个市就拥有近30个大型物流园区。广州、深圳、上海、天津、郑州、邯郸、青岛、大连、长春、兰州……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物流园区已成燎原之势.最让业界震惊的是深圳市政府宣布将现代物流业列入支撑深圳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将投资数百亿元用于物流基地建设。
政府一厢情愿企业并不买账 各地政府为何如此热衷于建设物流园区?有关专家认为,大部分地方政府主要基于这样几点考虑,首先,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增长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其次,用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的限制和严格的管制,而一个拥有特殊政策环境的园区对于物流服务业本身的发展极其有利,同时,物流产业又会对制造业的位移产生拉力作用,这种能力对于改善一个城市的配送能力,带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物流地产的发展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第三,政府规划中趋向于把物流园区的规划作为城市本身规划的一部分,政府部门确信,通畅的物流会对城市的经济产生良好的推动,而良好的园区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更可以促进城市产业带的发展,并同时带动与之相联系的相关产业发展。 政府的规划和设想是如此美好,而事实上呢,物流企业并不买帐。“规划和建设物流园区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物流界知名专家,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投资一部副总经理王佐博士如是说。王佐的理由是,建物流园区违背了物流本质。物流服务是对客户个性化的服务,客户不一定在园内,而物流企业却被限制在园内,这不是很荒唐吗?王佐认为,物流园区是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自发产生的,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节的,而不是计划规划出来的,不是政府凭白无故划块地来招商。 对大规模投资建设物流园区现象,中国物流创始人之一王之泰教授深刻指出:中国物流投资热潮已经到来,而中央提出的体制上根本转变还没有实现。这种在部门分割前提下进行大规模物流投资是非常危险的。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政府一厢情愿建设的物流园区起码存在两个脱节。一是物流园区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脱节,二是物流园区与企业诉求脱节。地方经济并没有发展到有大量产业集群,强烈要求物流业以集聚方式与之配套的程度,超前强行建设物流园区毫无必要。此外,物流企业是服务型企业,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物流企业不可能不计成本,跑到政府指定的物流园区去充数。王佐博士谈起北京一家物流园区拉其入园之事时,指着他公司所在的大楼说:“我的客户都在这幢楼内,我何必要跑到郊外去。”宝供物流公司技术开发部经理倪明仿也表示,虽然各地政府热情支持物流园区,但是企业在决策时总是要考虑成本,考虑投入产出比。当初北京华通物流园曾经希望宝供租用它的现代化仓库,但在仔细测算成本后,宝供还是另租了一个更为便宜的仓库。
屯积土地现象值得关注
物流园区高烧不退,我们可以认为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其引发的后果。首先,大批土地被闲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物流园区动辄占地几千亩,这些土地不知未来的荒着,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是优惠政策被一些企业钻了空子。比如,中原某省会城市市中心被规划出物流园区,一些企业以低价进驻,屯积土地,转而投向房地产。浙江某市以1:2的比例吸引企业入园,其含义是,如果企业在物流园区以一的比例占地经营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可以在城市较好的地段拿到两倍的土地。于是物流企业就在园区内搭起木板房糊弄政府,主要精力却放在城区,用优惠得来的土地搞房地产。北京一家物流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他们的做法也差不多。“你想想,在北京城乡结合部圈一块土地是什么概念?傻子才会建物流仓库呢!”这位老总如是说。
苏州模式可资借鉴
物流园区有建设成功的吗?有,这是政府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与企业产生良性互动的结果。比如苏州物流园区。苏州市的十个物流园区是2002年由同济大学统一设计和协助政府进行规划的。包括园区的选址,运输网络的考察和设计,市场和产业结构走向的调查等多个项目,由政府规划,企业运作。苏州物流园区是顺应了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物流集聚的内在需求产生的,物流园区所依赖的产业群在苏州工业园区内。苏州工业园区位于沿海经济开发区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从1992年的高科技开发园区到1997年的APEC科技工业区到2001年的环保高新产业技术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一路走来,带动工业产业带的集群发展,使得物流出现集约化协同化需求。在这种背景下,苏州远近边邻各种与之相应为其服务的物流中心应运而生,其主要是各工业企业最初的物流运输企业进行整合合作集聚而成。物流企业与制造业相互需求,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带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可以说,苏州的物流园区完全是政府适应市场的产物。政府在2002年市场成熟的基础上规划园区水到渠成。苏州物流园区是规划与市场结合的成功范例。 看来,如何对待物流园区,这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命题。
| |
|
文章录入:IntoNET 责任编辑:IntoNET |
|
|
上一篇文章: 《财经时报》:人民币主动升值5%气候渐成 下一篇文章: 2004年具有领导力的五大产业 |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